愛、生活與學習
     陳彥宏

一、愛是什麼?

小時候,後學常常聽到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賜,愛是....」。後學歌詞已經記不得了。只覺得愛是可以有很多種定義。相信各位前賢對愛的解釋也不同。後學在一本書「一步一腳印」裡找到一篇關於愛的定義,後學節錄一些供大家參考:

△愛是上帝賜給人類,最尊貴的禮物。
△愛是無遠弗屆的,上自千萬古,下自千萬代,人不分種族,也不分東西,是處處有愛,處處有情。
△愛是世界裡不知什麼叫做富貴貧賤。
△人類因為有了愛的力量,才發生了很多造福人類的行為和偉大的發明,也創造了永恆的歷史,和歷久瀰新的愛的故事。
△愛是人類至真至善至美的表現。
△愛是人類至情至性至誠的昇華。
△愛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愛化解了人與人之間的仇恨,也化開了冰凍的心。
△愛是無盡的包容、諒解和寬恕。
△愛是無微不至的關懷與永遠的惦念。
△愛是責任和保護。

二、愛的種類、對象:

愛的種類與對象有很多,例如: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兄弟姊妹之間的手足之愛,男女之間的情愛;朋友之間的友愛;朋友之間的關愛....等等。後學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在電視上有一個賣汽車的廣告,有一個小女孩坐在父親新買的車子上,十分高興的說:「爸爸開車好得意。」開車的父親,笑得更是得意。有一次幾位老同學聚會,看到廣告,大家議論紛紛。一位男士說:「我先花四十幾萬買了一輛小車,訂金都付了,帶三歲的女兒去看,她居然搖頭說「不是爸爸開車好得意」,正巧旁邊有一輛車是電視裡看到的,女兒就硬是要那輛,我只好多花二十萬,換成那輛。」其他人紛紛說:「什麼?女兒一句話,你多花二十萬?」這位男士接著說:「可不是嗎?為了這二十萬,我下班之後又兼了個差,每天十點以後才回得了家。所幸,看到孩子,疲累就消失了。有天晚上回家,小丫頭硬是要我開車帶她出去兜風。坐在我身邊。我問他:『爸爸開車是不是好得意?』你們猜,她怎麼說?她把電視廣告詞改了,她說:『爸爸上班好辛苦!』」說完,這個四十歲的男士,居然掩面哭了....。後學看完這個故事後,心有所感,覺得父母對子女的愛是都一直付出奉獻,不求回報。而子女對父母的愛呢?也是百分之百的關懷嗎?

後學看到有則故事是這樣:母親節快到了,小敏「照例」要送媽媽一張賀卡。小敏特別到店裡,挑了一張國外進口的卡片。表面是錦緞的花朵,四周燙著金邊,角上還繫了一個粉紅色的蝴蝶結,唯一可惜的是,裡面只印了英文。小敏買回來後在卡片上用中文寫上了「媽媽」又在下面簽了自己的名字,就把卡片放在桌上出門了。回來時,看到媽媽,小敏得意地說:「您喜歡我送的卡片嗎?很貴喔!」媽媽拿著一個盒子走出來說:「當然喜歡啦!我把這張卡片跟你以前送的擺在一起。」媽媽打開盒子,把卡片一張張放在桌上。居然從小到大,小敏送的十幾張卡片,媽媽全像寶貝一樣藏著。媽媽說:「看,這是你在幼稚園裡畫的,還不會寫字。這一張會寫媽媽了,歪歪扭扭地,大概是小學一年級吧!這張寫的更好了,還會寫『媽媽我好愛您,您是我的大太陽』,」媽媽又拿出一張說:「這張是小學六年級,畫得精緻,字也漂亮,裡面的信更感人,看這張卡片,我流了好多眼淚,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今天,還是好感動!」其他幾張,小敏在卡片上還有寫些感謝的話。至於去年送的卡片,媽媽嘆口氣:「大概因為你功課忙,沒寫什麼字。也可能是人家設計的文字已經很好,所以只需要填個名字。」媽媽終於打開今年的信封,抽出那張華麗的錦緞卡片,媽媽笑著翻過來,翻過去說:「怪媽媽不懂英文,不知道上面的意思,你唸給媽媽聽吧!」小敏搶過卡片說:「這張卡片不好,我要換一張。」小敏在房間畫了一張大大的母親節卡,上面寫著:「親愛的媽媽,看到以前我送您的卡片,才發覺自己長得愈大,書讀得愈多,卻也愈跟您疏遠了。我以為可以用物質、金錢來表示我的愛,但是今天,我發覺自己錯了,您真正在乎的,是我,您的女兒。讓我做您永遠的小女兒,像幼稚園、小學一樣,那麼真實、貼心,那麼愛....」看完這篇故事,後學心想,現在大部份的人都是著重在物質上,用錢去衡量親情,覺得這樣就叫孝順,殊不知父母最需要的是我們去關心他們。

三、道與生活:

每一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與品質。有的人覺得,我非常辛苦的賺錢,當然不可以虧待自己,要穿名牌衣服,生活在時尚潮流之中。有的人認為衣服只要保暖就好,房子可以遮風避雨即可。

日常生活中處處有道,我們從生活中去學道、修道、辦道可以從中了解生命本質(窮困是生活,富有也是生活)。很多前賢對求道前後的生活改變,有很深的體悟,因為他們篤行內修自己以正心明性,外渡他人以成人成物的內聖外王功夫。
後學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只有一句話:「愈單純愈好」。如果能讓生命生活中充滿道的活力,積極的改變自己,隨時修正自己的念頭,那生活在簡單純淨的日子中,是多麼幸福的事。

四、學習用心:

有句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學什麼呢?學書本上的知識,學待人處世,學愛自己,學愛父母,學愛別人,學打球、彈琴、游泳、學修道、辦道、學謙虛....。要學的東西太多了,我們的一生從出生開始學爬、走、講話一直到歸空,隨時隨地都在學習。

學習和年紀沒有絕對的關係,只要肯用心。有位李伯伯,約50歲年紀,每天到成人學校學英文。剛開始學的時候,聽不太懂,看看老師及同班同學年齡都比自己小,就不好意思發問。直到家人鼓勵他應該學習不恥下問,他才鼓起勇氣發問。他發現老師及同學都很有耐心教他,他也愈學愈快樂,到現在已經能講一些日常生活用語。

愛不是隨便講講就好,而是要真心誠意地付出行動。佛堂楊老點傳師及各位點傳師常常與各位前賢帶著供果去拜訪道親,這份愛眾生的心,是我們做後學的應該學習的地方。若各位前賢能在處理聖事與凡事中,以積極的心去學習,定能聖凡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