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福修福
  
陳彥宏

一、福是什麼?

根據「辭海」的解釋,「福」是吉祥如意的意思。每年過年的時候,後學發現有很多人都喜歡有「福」字的月曆。為什麼呢?因為每一個人都希望福氣能降臨在自己的身上。

後學去年回台灣時,沿路看到大大小小的寺廟好多,善男信女人都去廟裡燒香祈福。一般來說,大家都是祈什麼福呢?相信各位前賢應該有聽過「五福臨門」這句成語。「五福」源於《書經》,是哪五福呢?

1)第一福是「長壽」:是指命不夭折而且福壽綿長。長壽主要是有慈悲心,受孝道所感應的結果。

2)第二福是「富貴」:是指錢財足而且地位尊貴。富貴主要是施捨和恭敬心所感應的結果。

3)第三福是「康寧」:是指身體健康而且心靈安寧。康寧是清淨心所感應的結果。

4)第四福是「福德」:是指時常行善而且廣積陰德。福德是廣結善緣,多積好德,鍛鍊心智的結果。

5)第五福是「善終」:能預先知道生命何時會歸天,而且臨終前無遭到橫禍,身體沒有病痛,心無掛礙和煩慮。稽考壽終,安詳自在離開世間。善終是由於住世歲月行善積德,實行五倫八德,功果圓滿的果報。

「五福」當中,以求「善終」為最難。因為唯有今生廣積陰德,功圓果滿才能蒙受「善終」。擁有「富貴」、「長壽」的人則不一定能「善終」。例如有些人今生雖然長壽、富貴,那是他過去修德的結果。可是今生不好德的富貴人家,身心不一定能康泰安寧,將來一定很難安詳而終。

很多人到寺廟去求富貴、功名,如果願望沒有實現,就怪菩薩神明不靈。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位當兒子的一直要求媽媽買一部野狼125的機車給他騎。野狼 125在多年以前的台灣算是重型機車了,機車買了以後,這位媽媽特地到附近關聖帝君廟求了平安符,放在車把前面,以保騎車安全。哪知道三天後,不幸的消息傳來,她的兒子車禍喪生了。這位媽媽氣沖沖地找廟祝理論說:「我如此誠心,關聖帝君為什麼沒有保佑我的兒子呢?」廟祝很無奈的回答:「野狼機車時速一百二十,關聖帝君的赤兔馬時速只有六十,怎麼會追得上去救他呢?」我們聽到這位廟祝的回答,可能會覺得很好笑。但是我們來想想,禍福都是自己累世造來的,該享受的自然能享,該還的逃也逃不了,即使仙佛法力無邊,對於業力也無法消除。

二、惜福:

惜福通常是指已經有了的福,需要好好的珍惜。如果不把握住,則到手的福也會失去。我們常聽到有一句話「人在福中不知福」這句話也有叫我們要惜福的意思。因為只有「知福」的人才懂得「惜福」,人在福中而不自知又怎麼曉得要珍惜呢?

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一個因為意外而被壓斷雙手的人到醫院後,醫生忙中有錯,不但只接回他的一隻手,而且錯把右手接到左腕上。他做事情都很不方便,但是他笑笑說:「總比沒有手好。」後學也曾經在電視上看到一位沒有雙手雙腳而用嘴巴去畫圖的畫家。這些人並沒有因為身體上的殘缺而怨天尤人,反而認為比我更可憐的還有別人,我應該要知福惜福了!

其實很多人都是在身體有病痛,或者是失去了某樣人、事、物之後才曉得知福、惜福。

福的相反義是「禍」,禍是各種災害的總稱。《太上感應篇》太上老君開宗明義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四句話的意思是:人的禍福,本來就沒有一定,全部都是自己招來的;善惡的報應,就如同影子跟著身體一起,人到那裡,影子也就跟隨到那裡,永遠都不分離的。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就是在提醒警惕世人,注意小心自己的起心動念,其中若有絲毫的差錯,那麼禍福的果報就會天差地別了。

三、如何修福?

五祖曾對弟子們訓示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那麼我們要如何來修福修道呢?簡單地說,就是要渡己渡人,修內聖外王之功。

1)內功:自己要正心修身,克己復禮,修復圓明本性。

平常自己要多讀經書,充實道學常識,明白事理。時時要求自己要「去三心,掃四相」,要做到「三省四勿」。更要做到「空五蘊、去六慾、掃七情、除十惡」。自己必須保守本性中原本就有的五常之德,並且發揮五常之德以涵養浩然正氣。另一方面,我們要去脾氣、改毛病,除掉一切不良嗜好,隨時隨地檢點身心。

*三心─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

*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三省─與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四勿─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六慾─眼貪美色、身貪好音、鼻貪肉香、舌貪五味、身貪淫穢、意貪錢財。

*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

*十惡─殺、盜、淫、惡口、妄言、綺語、兩舌、貪、嗔、痴。

*五常─仁、義、禮、智、信。

2)外功:救渡眾生,代天宣化,闡揚真理天道,並且積極行三施助道,廣積三千功果。

後學簡單地解釋一下三施:

*財施:拿錢去印善書,把錢財花在辦道開荒的食、衣、住、行等費用,這些都屬於財施。但是,財絕不能勉強,量力而為就好。

*法施:說法渡人,成全天下眾生行善修道就是法施。

*無畏施:例如清掃佛堂,接待道親,煮茶、洗碗、廚房洗菜、煮菜等等都是行無畏施的表現。

四、立德:

立德也是修福修道中很重要的課題。德者樹立品德。顯化大帝說:「有功無德變成魔(因為自高妄大);有德無功道難成(因為冤孽業障不消)。所以功與德要相輔相成。

1. 心德:心存慈悲,處世公平,有禮讓,與世無爭,誠心敬天地,孝父母,待人不驕傲,不嫉妒,不憤怒,不怨恨。

2. 身德:品行端正,修持謹慎,戒除殺、盜、淫,為人模範,樸實勤儉,事事平和,對上以敬,待下以慈,言行相顧,就是身德。

3. 口德:忠言勸世,講解善書以勸化世人,講出來的話要對人有幫助,言行一致,不說別人的是非短處,這是口德。

五、修慧:

後學聽老前賢們常說要修福也要修慧,只有福慧雙修,才能渡己渡人,自性圓滿。「慧」是什麼呢?就是智慧。有的人雖是有福,生活經濟很富裕,過得安樂自在,但是卻沒有智慧。一個人有福沒有智慧,對事理就不能看透徹明了。一個人學問很好,天文、地理、人事樣樣都精,可是他的一生孤苦又生活潦倒,或者雖有家庭,但是兒女、太太也都要跟著受苦。為什麼呢?因為他沒有福,所以生活很苦。由此可知,單有福或單有慧都不好。有福有慧,事理才能通達,才能渡己渡人。

六祖曾說過:「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大懺悔。」人如果不修道,就永遠沈淪在這個禍福因果的苦海中。

今天我們有幸求道,應該要惜福、修福、修慧,積極地修道辦道,行功立德,方能道成天上,名留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