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體之道  陳秀真

天道的應運於世,它的宗旨是在向眾生揭示道是宇宙絕對的真理,先天地生,後天地存,永遠存在,為天、地、人、事、物萬有的根源,萬有由它而生,各含其道,各蘊其理,萬理一貫。

道也是萬德的核心,故道兼具有道德之含義。人之本性,即是人道德的主體,所以就事象看天、地、人、事、物,雖然各別獨立,但涉及本體時,則又都抱道而生,統歸於道,因此就道的定義,可得以下結論:

(一)               從宇宙萬象來說,宇宙萬物的本體,就是道。上帝是道的靈「明明上帝,無量清虛,至尊至聖,三界十方,萬靈真宰」是最好的說明。

(二)               從宇宙萬象的主宰來說,此本體曰上帝。依「道」化育天地萬物,故上帝就是道。

(三)               從天地萬物來說,此本體曰理。天有天理,地有地理,物有物理,事有事理,人有性理,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理即是眾理之真,天理即是道之用。

(四)               從人來說,此本體曰性。性由天生,良心是本體之用。

道本無名,虛理一團,無在無不在,生化萬物,故尊為上帝。宇宙猶如一巨輪,日月往來,寒暑更替,生住異滅,如果無道,巨輪停息,萬物皆死。

人不能離道而生,道內在於人身曰性,性是理,當點傳師為我們點玄當下,傳給我們的就是性理真傳,人的性理如果被情欲所蒙蔽,則煩惱、妄想、執著群生,自墜輪迴。

一、道的真義:

道祖曰: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未有宇宙以前,什麼都沒有,完全是太虛,在虛無中,混然有一種無形的能存在著,無始無終,生生不息。而創造了宇宙,星球及地球上億萬生命萬物。這些可以觀察到的世界,我們稱之為物質宇宙,而不能觀察到的世界,稱之為精神宇宙。此能無所不在,使宇宙球充滿了澎湃無窮的生命力;此能神奇奧妙,賦予植物的是生機,賦予動物的是生氣和魂氣,賦予人的除了生氣、魂氣以外,還有靈氣。而靈氣就是道本身智慧的化身。萬物都來自同一頭源頭,但萬物各具有不同的性。

道,無形無象,用符號「○」,勉強來表示它。「○」是道的靜象,道動則產生陰陽,道的變化,小可縮小到一點至無限小,延伸可由一點為「一」以至無限大。道,動靜伸縮變化無窮無盡,故曰:道,放之則彌六合,曰一,卷之,退藏於密,曰點,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無所不包,無所不貫,是真空妙有,是萬靈真宰。人人擁有牠,卻不知道牠,牠是人類的根,知道尋根及找到牠的人就是聖人,迷失根的人終必墜落,毀滅。歸根復命,生──性止於玄關,死──性止於理天,一生修至最後功果圓滿回理天交旨。

道不是經典、文字,道是人類回歸的真正途徑。道是靈能,生命的真光活水,道本是萬智、萬能、萬善,至真、至善、至美。儒家用「仁、義、禮、智、信」五個字來代表牠,綜合這五個字的意義就是忠恕,即佛家所說的慈悲或菩提自性,耶穌所講的博愛。

道家聖人老子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這是老子對道所下的定義。

二、道之神明:

《詩經》大雅篇曰:「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小雅云:「維皇上帝」這裡是說,殷商朝,還沒有喪失民心的時候,對天下百姓照顧得無微不至,治理政事都能合乎天理、天命,都能配合上帝的旨意。儒家稱「道」為天或上帝,天道稱「道」為老或無極老以示尊崇牠育化天地萬物的慈愛;天道也稱「道」為萬靈真宰。

人類繁衍,一直生生不息,人類的靈性在肉體生時進來,在肉體死時離去。每一個人都知道父母給予我們肉體,卻不知老給我們靈性,人只知道肉體的源頭,卻不知道靈性的源頭,靈性的源頭才是我們的真源頭。人必須學習感悟到我們的靈性,我們的靈性既是上天老所賜,當我們能以至誠的心去修道,自然有一天能夠體悟道的奧妙,自然就會了解到上天老就在我身中。

看到天的高大,地的博厚,日月的光明,萬物在地上的繁衍,就會讓我們想到這一切都是上帝,老,道的養育和恩賜。

三、道與人的關係:

中庸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中庸之道,本於天,原於性,天是人性的本源,好像樹木之有根,水之有源頭,所以道場教我們要飲水思源。我們人的自性來自於天,上天賦予在我們身上那一點明德靈光叫做性,所以人人皆有天命。但是累世以來,幾經生死輪迴,在七情六慾物蔽之下,迷失了本來仁、義、禮、智、信,五常具備的真面目,所以要用聖人之教來挽回你我的道根,一個人如果能依聖人之教,完備這五常,就是性命雙修。

性是由天命所分下來的,如果賦於天就叫做天理,賦於地,稱為地理,賦於人的身上叫做性理。「三劃,代表三綱──君臣、父子、夫婦之道,「生」五劃,代表五常──仁、義、禮、智、信。修道就是要恢復生命本來的特質。如何恢復生命本來的特質?

(一)                不離方寸:本性無所不在,把生命裡面,本來應該有的東西,例如慈悲、智慧、禮貌、誠信、義氣,讓它成長,讓它恢復。

(二)                不二之心:當我們渡人辦道,行外王之時,也不忘本性,用誠一的心,而不是聰明才智。

(三)                一見再見:一般道親剛求道時,很專一,逐本忘末,於是生命開始有了轉變,到了清口後,就停止精進。剛來求道時所發的誠心,只持續短暫時間,清淨一下而已,接著煩惱、痛苦、災難還是不斷。佛陀說:這只是得到道的皮毛而已。主要的原因(一)心念沒有照顧好。(二)沒有不斷的再學習,而掉入失真。(三)徒具形式,所以生命不再進步。生命不再進步是因為修道還停留在「道的皮毛而已」,未能持續不斷的精進,不斷的再學習。

四、愿愛惜光陰,自強不息:

有個孩子仗著自己年輕,體力好,整日游手好閒,不愛讀書,又不肯找工作,成天遊蕩,虛擲光陰。一天他的父親把兒子拉到身邊,拿出一根長長的木棒,對他說:「你量量看,它有多長?」兒子量後回答:「正好八尺。」父親說:「不錯,人的一生就是像這根木棒,最多不過八十左右!但是人生前一階段,是成長的幼稚期,沒有什麼能力付出,應該把它減去。」說完立刻拿起斧頭,啪的一聲,將木頭砍去四分之一。接著父親又對兒子說:「人生的後一階段是衰老期,很多事想辦,往往力不從心,很難有所成就,應該除去。」於是啪一聲,在木棒另一端,又砍去同樣的一段。兒子一看,木頭只剩下原來的一半。父親感嘆的說:「孩子,這剩下的一半,又有三分之一是用來睡覺的,也必須減去!」揮起斧頭,啪一聲,又砍去三分之一。這時兒子不禁大叫起來,瞪大了雙眼,說:「爸!別再砍了!」父親毫不留情地接著說:「這剩下的一段,還要去掉吃飯休息和娛樂的時間……」話沒說完,木頭又被砍去了一半。孩子連忙驚慌地說:「我懂了,爸爸!請您不要再砍了。」「不,孩子你沒有真正懂得,這最後的一小段還要去掉生病……等等」,當父親拿起斧頭,正準備要下手,這孩子竟死命地捉著他的手不放,流著眼淚苦苦地哀求。

很多人總認為時間多的是,似乎有用不完的青春,擲不盡的歲月,聽完這位父親的這一番教訓,我們是不是真能體會時間是多麼地寶貴,真正能用的時光又何其有限呀!

  有一句古話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世事再成功,再美滿,終有結束的一天,當繁華落盡,我們將依歸何處呢?螞蟻會為寒冬而儲備糧食,人類會因不安而購買保險,可是我們歸空以後的未來,是否無慮,是否保險,可曾為它準備了嗎?

  過去有戶人家剛娶進一房媳婦,新婚第三天,新娘便問婆婆:「請問有什麼事要做的嗎?」婆婆回答說:「沒什麼事,妳自己覺得最要緊的事,就去做好了。」新娘一聽,心中有了主意,拿起念珠,就到佛堂去念佛。婆婆看了覺得很奇怪,問她說:「怎麼現在念佛呢?」媳婦回答:「您說做最重要的事情,我想,來生依歸何處,比任何事情都要緊,早日準備好資糧才心安,無常一到,才不致手忙腳亂啊!」

  如此花樣年華的女孩,都知道趁早珍惜可貴的光陰,趕辦人生要緊的事,我們實在不能再糊糊塗塗過日子,想想看:「黃泉路上無老少,孤墳多是少年人」,我們應該把握當下,趁早修道,才是第一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