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濟雨華新輯         羅孟軍


道濟雨華新輯是活佛師尊自乙丑年(民國十四年)後數十年來傳授佛法之語錄及前、後選集彙集成書的。

活佛師尊降生於宋高宗(西元一一○七至一一八七年)時期,以大乘功行入世法。納須彌於芥子,觀宇宙於粒沙,傳道解惑,渡人於談笑之間。讀其慈示,如話家常,一語覺迷村嫗皆識。進可修道,退可修身,字字珠磯,是我們立身處世,進德修業的寶典。謹此恭錄部份章節以嚮各位前賢、大德。

佛法不立文字,見性則休。見性,就是撥塵去污,求其真體而已。休者:不是罷休的休,而是休世的休。既見本性,不應再染塵埃,應該休世。休世者,就是離去世間六塵(視、聽、嗅、嚐、覺、知)的意思。

十波羅蜜(波羅蜜為梵語,意為到彼岸)之首:布施。菩薩六度萬行法中的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毀犯,忍辱度嗔恨,精進度怠惰,禪定度散亂,智慧度愚痴。佛門中的四憑(慈悲即觀音,平直即彌陀,喜捨名勢至,能淨即釋迦)之第三憑:喜捨名勢至,勢至乃佛號,喜捨就是喜於施捨。換言之,一個人能夠喜歡捨,樂於施就是佛。十波羅蜜,菩薩行,佛門四憑都以佈施為要。所以佈施是恆順眾生最有效的法寶,亦是通往佛國之捷徑。

「清淨布施」是依照十種戒條而行布施,內容如下:

一、不留滯:有人向我求施,以最迅速之時間立即施予,這就是不留滯。如果緩慢,則西江之水,不能救涸乾之魚。

二、不執取:不以自己之妄見而加以考慮。不必研究求施者是否應施。

三、不高攀:不存自己有助人之德而存傲慢之念。

四、不積聚:不將錢財積聚到某一數量然後布施。身邊有一分力量,有人求助,應盡予之,不論多少,有則施之。

五、不望報:布施了事,不留記憶,自可平安無掛。如有望報之心,即生住心,何能清淨。  

六、不希異熟:施予後,不要存有異熟果之心,勿以為福澤自盈,施一而望得百。

七、不所依:不要因名利而施,不因種種依名、依利而始發心布施。

八、不退弱:對求施之事雖屬難行,也不要存有恐懼之念,即使粉身碎骨,也不要退而示弱。

九、不向背:不要以親疏恩怨而起分別心,應施則施,無分親疏愛仇。

十、不下劣:施予之物,不要以下劣者予人,應以最妙最勝者施予。

常布施的人,永遠富足。行「清淨布施」正可得恆順眾生之真正效果與成就。布施不限於布施財帛,更須布施法力(說法),布施有情(予人以同情心),常布施的人功德很大,當能脫離生死苦海,而渡究竟涅槃之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