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之樂 羅孟軍 修:作動詞用時有整治、研究、削剪、著述、刪改、修行等用途。修行:一般的解釋就是事、物都能做到盡善盡美的地步。 道:道是什麼呢?道的解釋很多:道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藏於密。朝聞道,夕死可以。夫子之道,忠恕而己。忠恕近道矣。盡人道,近天道;人道盡,天道成。人道:孝悌而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並不是說在道之上,還有一個叫自然的東西,為道所遵循。而是說自然是道的精神所在。)天上地下,唯道獨尊,道就是我們的本性、良心、菩提心、生死之門。 天道的殊勝寶貴:可以超生了死,脫輪迴、躲兇災、解冤孽、消罪惡、得三寶,並可先得後修,聖凡兼修,超拔九玄七祖(九玄:子、孫、曾、玄、來、昆、仍、雲、耳。七祖:父、祖、曾、高、太、玄、顯。元朝以後專稱亡父為顯考。)由此可知「道」的奇妙寶貴,在超生了死。成道歸根的過程中:1. 聞道(際遇),2. 求道(緣份),3. 得道(幸運),4. 悟道(慧根),5. 修道(內德),6. 行道(外功),7. 了道(還愿),8. 成道(歸根)。修道就是修內德,要我們藉假修真,去濁歸清,變化氣質,恢復本性。而在修道時較常犯的過失,則是「知修不行」和「知行不合一」。 修道的人首先從素食開始,進而再持齋清口。所謂仁者不殺生,食肉者斷大悲種。文殊菩薩問佛:一切罪業,何業最重?佛說:一切罪中殺生、食肉其業最重。何以故?一刀還一刀,一命償一命,千萬生中相噉(音淡。吃)無休,先學慈悲,不食不噉,何以故?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所以一切眾生皆是同胞,同胞必有老母娘、老母娘就是明明上帝,明明上帝就是一切眾生靈性的 老。同胞兄弟姊妹相互殺害,大欺小、強欺弱, 老當然不忍心,也不喜歡。所以我們要請 老保佑,首先就是要有不殺生、不食肉的慈悲心。讓眾生得到快樂是慈,拔去眾生之苦為悲。使眾生拔苦得樂之心,就是慈悲心。簡單的說,就是對和我們沒有血緣的人或不認識的人,都看成是我們同體,要我們將對親人、友人的感情、關懷,推展到所有沒有血緣關係的人。我們每日早、午、晚獻香求 老慈悲,眾生免劫,就是和眾生結善緣,也是慈悲心的具體表現。 素食、清口、持齋。首先,我們來談談「素食」的好處:1. 慈悲仁德,2. 斷絕業障,3. 健康長壽,4. 去濁歸清,5. 脫離劫數,6. 歸根認。只素食不能算清口,什麼是「清口」呢?吃入清,講出清、不談是非、不亂言、不妄語、不穢語,這樣才可以說是清口。「持齋」就是自性清淨,掃三心去四相,去十惡八邪,掃除私心慾念,能依正心行持稱為持齋。修十善:1. 不殺生,2. 不偷盜,3. 不邪淫(身),4. 不妄言,5. 不惡口,6. 不兩舌,7. 不綺語(口),8. 不貪欲,9. 不瞋圭,10. 不迷癡(意)。十善相反的就是十惡,十惡中,口惡的部份就佔了四項:妄語、惡口、兩舌、綺語。俗話說:「好話一句暖三冬,惡言一語寒十載。」可見說話要特別小心,以免得罪了人又造了口業,還不自知。如果能在話說出口前先想想:這些話是真的嗎?一定要說嗎?會傷人嗎?想清楚了再決定,說或不說。如此,應當可以減少得罪人及造口業的機會。 修道,修什麼道?修由此岸到彼岸之道。修由眾生到成佛之道。要守佛家的戒規,行儒家的禮儀,用道家的功夫。修道重點在明心見性。六祖惠能曰:「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自性即佛性,存於眾生千秋萬世不滅之本體。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有一顆本來清淨的菩提心,只要能把握真性處,勤下功夫,就可以當下悟成為聖賢、仙佛。人人都有佛性,所以人人都可成佛。自性(佛性)覺悟者是佛(聖人)。自性(佛性)迷者是眾生(凡人)。迷時師渡,悟時自渡。六祖惠能又告訴我們:若不自悟,要找大善知識化導,另得見性。(教化,示導要令眾生得見自性。) 為什麼要修道?古人有云:「讀書者不賤,守田者不饑,積德者不傾,擇交者不敗,修道者不殆。」一般人怕無常,豈不知無常也有五怕:1. 大善人,2. 長齋者,3. 參禪者,4. 念佛人,5. 修道人。修道除了不殆,無常也怕之外,還可以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不是獨樂樂,而是眾樂樂;是兼善天下,而不是獨善其身。使我們無怨無悔,沒有得失心,與人相處融洽、家庭和樂、學業進步、事業成功,能在生活中保持愉快的心情,能使身體健康並享高壽。人生只有修道好,請大家都來求道、修道。修己渡人出苦海,了愿還鄉功果高。 修道遇到逆考如何化解?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修道的人生有時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甚至突發的逆考,如果沒有良好的定力和處理的方法,往往小事變成大事,不可收拾。逆考能增加修道人的智慧,成就道行。修道的人應有妙智慧來化解,並感謝上天慈悲造就。而不是只知道生氣、苦惱、埋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1. 先冷靜下來,2. 分析為什麼,3. 找出解決的方法,4. 用三寶消災解厄。平日應多行功立德,成全渡人。還記得十條大愿的第一條「誠心抱守」嗎?就是要我們:真修道,無妄心,始終如一。抱道行,守佛律,堅持到底。真修道,以警惕,永保初衷。心謙虛,性中和,學佛用功。只要我們依愿行,定能感動仙佛、菩薩相伴、相助,安渡逆考。 人有八苦:生、老、病、死、五陰盛、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而孟子所說的人之三樂則是:1. 父母俱存,兄弟無故。2.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3. 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而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他鄉遇故知,則是一般人所說的人生三樂。道親們都瞭解天道是以良心作主,一種由內而外,改脾氣、去毛病、變化氣質的修行。多一個人修道,社會上就少了一個壞人。我們要跟隨前人、點傳師、前賢、學長認真學道、修道,時時不忘渡人求道,使我們都能超生了死,永脫輪迴,祖玄沾光,功果圓滿,認歸根,是我們修道人最快樂的心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