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師重道 陳淑鳳 韓愈在師說一文中,詮釋「老師」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古之學者必有師,而且對授業恩師,非常尊重。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嚴然後道尊,道尊而後學固,尊師而重道。尊師卻沒有重道,那是因人修道,必遭墮落,真正尊師的人,一定會重道。重道是一個根本,尊師是一個敬佩,對於修行的人來說,尊師重道是兩者不可缺一的。 後學本文中所討論的「師」,不是在俗世間授業解惑的教師,而是在靈性上、精神上的導師,或是宗教的精神代表人物、一代宗師。我們想要瞭解一個宗教的內容,以及一個宗教,是否為我們人生所需要,則我們一定要瞭解一個宗教的精神代表人物。他的人格智慧,是否值得我們崇拜、信奉?他是否真能指示我們解脫人生的煩惱、痛苦?因為我們信仰宗教,不單是暫時求得精神上的寄託、心靈上的安慰,而最高的目的是在超生了死,離苦得樂。所以當我們信仰宗教的時候,就要首先知道他的精神代表人物的人格是否已臻完美之境?自性是否已經清靜?本身是否已經解脫? 首先來看孔子。中國人尊孔子為萬世師表,儒家後代把他尊為聖人。這是因為他樂道忘憂,學不厭,誨人不倦。孔子一生講道,從人本出發,講人的至善行為、忠恕之道,孔子歷劫萬難,而不改其志,身體力行的精神,感動了三千位有志青年,拳拳服膺,七十二位弟子甘拜門下,卒心跟隨,成為亂世中一股維護中道的強盛力量。他的思想並一直影響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這種歷久彌新的感化力量之長遠,放眼世界,實在沒有幾人。 其次要談的是釋迦牟尼佛。佛教尊之為三界的導師,四生的慈父。釋迦牟尼在年輕時,就看透人的生老病死諸苦,放棄太子之尊,而出家為比丘,經過一段長時間的肉體苦行,再在菩提樹下,靜坐冥想四十九日,才悟道。從此說道四十餘年之久。他秉持中道義理,領導比丘們潛修八正道,過著戒定、慧的生活,用許多問答、故事和比喻,幫助弟子和信徒們領略人生四諦,解說涅槃究竟。佛陀八十歲辭世,五百弟子結集合誦佛陀生前的教化,輯集成諸經典。 再來要禮敬的是耶穌基督。耶穌年輕在世宣道不過三年時間,他在三十歲左右,追隨過施洗約翰,受他洗禮之後,獨自留在曠野四十日,冥思與神契合。從此在猶太地區宣講神道,直喻大道「愛」、「恕」的精神。透露永生的訊息,以及天國成就人間的福音,也喻示善惡分辨的未來審判。這些內容都有一種特殊的力量吸引群眾聽講,常常數千人席地而坐,在河邊、在山上,靜心聽他講道,內心祥悅、和平。基督帶領十二位最親的門徒,走遍猶太地區,最後在十字架上歸空。在後天、在色相上、在名利上,耶穌被訂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後,身又復活,無窮天機蘊藏其中。然而可嘆羔羊尚迷路,揹其有形的十字架,未識自性耶和華。基督宣道時間不長,但是一生作為思想,在人類文化上具劃時代的影響力。 最後來談一貫道的師恩母德。我們是拜當代明師活佛師尊(濟公活佛)為師。 自從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微笑,首開禪宗一脈,所謂「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教外別傳的最大特色,一言以蔽之,就是默傳吩咐,就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什麼是默傳呢?在當傳心之際,傳授的一方,直指人心,一針見血。而受傳的一方,則豁然契入,雙方頓時心心相印,融合貫通,完全不假言說,也不可言說。這種默默無語的情況之下,所完成的心法傳承,我們稱之為默傳。那麼默傳之後,為什麼還要吩咐呢?這是因為傳承之時,一定要有師承,才能確保傳承過程的純淨無瑕,加以確認印可。如此才不致於混淆宗旨,誤人慧命。古德說:「不入祖師室,茫然趨兩頭。」又說「未逢出世明師,枉服大乘法藥。」以大乘佛法尋求解脫的上上根器的人,如六祖惠能,尚且需要明師指點,何況智慧閉塞的凡夫?凡夫愚迷、貪戀紅塵,在業力纏縛之下,微逐於多欲之中。儘管歷經諸般楚,仍然不知出離,實在可憐。於是自有生民以來,「明明上帝」就不斷囑咐諸佛出世人間,又安排了許多祖師,承擔「佛心印」,代代傳燈,以維繫心法於不墜。此心法為六道眾生出離生死苦海的不二法門。 一貫法門以末代兩位祖師分別象徵日與月,所謂日、月合其明,復以日、月同時照臨,象徵全人類共同團圓於大光明之中。點道詞中有「末後一著昔未言,明人在此訴一番」,「明人」即 師尊師母的合稱。 自從恩師發愿普渡無量眾生以來,已經在娑婆世界示現了無數世,細數老師的行誼、風範,使徒兒們不禁要認為孔子是他、基督是他、達摩尊者是他。我們都知道,「天然」是師尊的字,所謂「天然」就是渾然天成,沒有一點人為的刻意做作。饑來吃飯,睏來即眠,日用尋常,身外無道,無造無作,率性而為,就是「道」。 反之,如果違反天然,那就變成有為法。而一切有為法,登是作繭自縛,背道而馳,累劫不能見性,所以恩師要我們從無為的自然運作中去悟道。人之真我光圓覺照,本無一物,何必惹塵,又何需一法,徒增做作? 所以 師尊一再訓示我們要真修實煉。若不真修實參,與未得明師一指一樣。所以,得之真,必也修真,方能解脫自在,不受生死輪迴之苦。 活佛師尊化身為末代明師後,即將「傳授心法」之天命,付諸給眾多「點傳師」,以便廣渡有緣子,而符「收圓」之法運。 在這末後一著,善惡分別的關頭,天垂金線,明師臨凡,濟世渡迷,救我性命,指我玄關,將來得以脫出苦海,皆是師的恩德救濟。是以明師的至尊,真道之至貴,我們修持天道當知而報之。 尊師如何尊法? 一、為體師之心:活佛師尊以挽救眾生出苦海,同登覺路為心。我們應當深加體會,心懷救世為眾生祈福,為化劫息考而叩求。 二、為遵師之訓:師尊要我們行真功實善,真修實參,固守愿戒,我們應該切實遵行辦道要無為為,無貪無妄,不爭不辯。 三、效師之行:效法師尊,救渡各處眾生,千山萬水,一心許天,不辭辛苦,受魔受考為道犧牲的精神。 四、繼師之志:繼承師尊以普渡眾生,繼往開來之志,要讓眾生與自己在這一世都能成就。 五、行師之道:替天行道,代天宣化,化人心為道心,以內聖的德業來提昇心性,辦無形的道務。 六、了師之愿:普渡三曹,人人成道成佛,對六道眾生的痛苦、災難,都應當從內心昇起無限的關懷與祈導,登大愿,立大志,去延續慧命的伸展。 尊師一則,僅為修道人持守之一面,若能恪誠尊敬,亦不過是立定情理,是為單面,故尊師必須道。 尊師與重道不可分開。尊師為情理,譬如開花,重道屬法理,是為結果,兩者並重,方不失為常道。 所謂重道者,即處處以道為前提,見道成道,守死善道,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在此普渡之時,多多開荒,立佛堂,發慈悲心,行方便舌,宣揚道義,成全化眾,進而能辦,退而能修,以師志為己志,如此則為真功實善,尊師重道全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