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信與迷信 黃明雲 在電視上看見名為「最後晚餐」的節目,內容是一貫道信徒的婚姻危機,一聽『一貫道』三個字霎時引發後學的好奇心,事件是這樣: 有一家庭,太太是一貫道的道親,家中也設立了佛堂,太太是壇主。從她的言談中可得知她是個很虔誠的道親,熱心渡人,成全道親清口茹素,也到國外加拿大傳道。先生言談中說出對太太的不滿,在於:1. 過度熱心道務,要求家人親友都要求道茹素與參班,令人厭煩。2. 時間都被「道」霸佔,與家人相處時間很少,回到家談的都是道。3. 子女的朋友來作客,也滔滔不絕講經說法欲渡化人,但卻相得其反。 接下來太太說:「在未求道前,先生常常用各種理由出去賭博,後來先生經常晚上夢見被鬼壓身又叫不出來,甚至被鬼拖到床下到處求神問佛都無效,直到女兒帶他們去求道後這種現象才消失,心靈感應而設立佛堂,這也是為了先生。」 先生說:「我不反對你設佛堂或參班,信可以,只是不要太迷信。」 就這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又是親戚,又是左鄰右舍,來評斷這樁家務事,最後到了是合是離的階段,太太說既然先生不同意她修道,她決定要離婚嫁佛祖算了;先生一聽,便低聲下氣說:「都結婚四十年了,何必嘛?」才結束這場鬧劇。 諸位前賢我們來到佛堂求得大道,明師一指如此容易得授,可是對祂有信心嗎?我們的日常生活與「道」相當嗎?讀透千經萬典,終究不離凡塵世間與眾生互動。離道別覓道,終生不見道。 為了建立我們的信心,以各教經典來做探討印證,如「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白居易云:「勿勞旁修道,只在此玄關。」四祖與法融的一段對話:「夫千百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一切戒門慧門,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汝心,一切煩惱業障本來寂,一切因果皆所夢幻,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虛曠,絕思絕慮,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無闕少,與佛何殊,更無別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觀行,亦莫澄心,莫懷愁慮蕩蕩無礙,不作諸善,不作諸惡,行住坐臥,觸目過緣,總是佛之妙用,快樂無憂,故名為佛。」以上所引述之佛理是印證我們所得之三寶心法,讓我們每一位一貫弟子有足夠的信心去修持,不再向外攀緣;因為信為道源功德母,無信不立也,尤其現在正是萬教齊發的時代,任何宗教都是勸人為善,可是真正究竟法門在那裡呢? 六祖在疑問品也曾經提示:「法無頓漸,迷悟有遲疾。」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爭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更進一步提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且又授以在家修持方法以「公平、正直、包容、忍讓之心行持,盡人道,則天道近矣」「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這不正是印證白陽弟子之在家修持嗎? 以上理念讓我們能夠針對修行有一個正確的方向,而如何去貫徹?「吾道一以貫之!」「一」是什麼呀?是一指嗎!而這一指又代表什麼?只不過借明師這一點,點醒我們本有的自性,希望我們能夠自性自度!如何自度?首先要了解自心的眾生是什麼?才能對症下藥,因為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現今又是聖凡並行之時代,外在的誘因又如此的多,要如何突破一切,達到究竟,唯有將「一」貫徹在生活中,常常訓練自己保持一念時,因為在動中如果離開一以後,即會落入兩端、對待,而無法達到絕對、超越的境界,永遠在生死的輪轉中超脫不了。以當初六祖聽聞金剛經時,當下的覺悟,就激起了潛在的因緣,而當下發心要到黃梅求法,可是從家鄉到黃梅的路程是相當的遙遠,而他只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完成,可見他這段時間所把持的心念是何等的專心專一,有這份「正信」才能突破一切困難,順利抵達。而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不就是他這顆心,這份精神,雖然背景,環境不一樣,以前是先修後得,而我們現在是先得後修,程序雖不一樣,其宗旨是一致的。萬法由心生,萬法由心滅,若無一切心,何說一切法,起心動念如果能夠常常觀照,則心起伏動盪就不會太大,而就能慢慢趨於心平氣和,心猿意馬將能鎖住,以達性、心、身一貫也。 今日修行功夫是齊家修,家不齊能心正嗎?能意誠嗎?至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若是一念嗔火起,燒毀功德林,前功盡棄,正信也變迷信了。邪人行正道,道也成邪道了。每位一貫道道親背負著上天的使命,請惜福莫把師尊師母的苦心付之一炬,付諸流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