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給的價值認識布施波羅蜜 陳秀真

一、布施的特質:就是一切菩薩,及學習菩薩道的修行者,能夠不顧自身一切資見,不但身外一切的財,乃至於自己的身體,所有內外一切東西都不貪著,本著菩提心,透過自己的身,語意而施捨給別人這是布施的特質,也是布施的自性。修道前,我們處處愛、取的行為;修道後,恰恰相反。這是由於我們追求善法的欲望,策勵而捨給別人,把自己所有的,喜愛的對別人有利益的東西送給別人,使人家得到好處,這種業,就是所謂的」。

波羅蜜多:就是到彼岸的意思。換句話說,究竟圓滿的時候,能夠從生死苦海中超越到彼岸,那甚麼是布施波羅蜜的圓滿呢?並不是所有的眾生都由於你的布施而不貧窮了,行「布施度」才圓滿,因為真正的布施圓滿不是從外面的境況來看的也就是說,不是以身語外在行為表現為最主要,圓滿的布施是指你的內心,這個內心也不是空話說,我心好,就好了,絕對不是,它是有一定的質量的,當我們布施時內心的意樂是什麼狀態?對於自己所有的任何東西,包括外面一切財物,自己的身根,乃至種種所修的善果,任何一樣東西,沒有一點點捨不得,沒有一點點執著的心,一心一意至誠地統統送給別人,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不簡單,我們凡夫做不到,但是我們師尊,師母,我們張老前人他們做到了

今天我們要談的布施和平常我們的「給」有絕對的差別,同樣是把東西送給別人,而布施的捨是有正知見的捨,為了長養我們的菩提心,對治我內心的貪念執著,為了饒益一切有情,累積我日後成佛的資糧,因此本著慈悲心,平等捨,不論富貴貧賤,我均以平等心行財施、法施、無畏施,目的不在求後天的福報,而是要自己和一切有情眾生,不但得到世間的快樂,而且共同圓成無上菩提,它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所以這個六度萬行的第一度「布施度」是可以帶我們出離生死,離苦得樂的給,而一般世俗的給,只是會帶來後天的福報,如果不知道依正知正見修行的話,最後只能得到三世怨的果報

二、怎樣有一個正確的方法,來策發我們,推動我們去行布施,就是常去思惟攝持過患,和惠施的勝利

我們凡夫一天到晚忙的就是這個身體,要積聚錢財無非是為了它的衣食住行,我們講究種種的飲食,種種的口味,衣行的安樂,無非是為了這個身體但是不管你怎麼努力,這個身體本身並不堅實,最後一定還要捨掉它,你為它忙了半天,到時候它不理你,反而把你送到地獄,真是划不來假定你現在反過來不為自己忙,趁現在得到瑕滿人身的時候,好好努力,如聖人所說把一切布施給眾生的話,那麼你能力得到殊勝的利益,別人也得到好處,內心當中應該常常策發要送給別人的心,有了這個心,然後慢慢去做,自然而然起心動念都是在幫助別人,最後這個身本來就是要捨的,你卻因布施而圓滿滿了無上菩提,所以這實在太正確了

過去曾經有發生過「餓鬼鞭屍」、「天人禮屍」公案的啟示。有一餓鬼去鞭打屍體,旁人說它已經死了,這個很臭很爛的死屍,你還打它做什麼?餓鬼說:這就是我的前身,我一天到晚為它忙,忙了半天把它養得胖胖肥肥的,現在卻把我送到地獄裡,我想到它就咬牙切齒,今天有空,寧願不休息要來打它另外一個天人,生到天上美妙得不得了,卻看見他繞著一個骨瘦如柴的骷髏在禮敬,人家說:這個骨瘦如柴的骷髏,你禮它幹什麼?」天人回答說:「它生前的時候一天到晚為別人忙,所以弄得瘦骨如柴,結果我卻靠了它而生天。」今天我們幸得人身應該好好利用它,做淨除罪障,集聚福慧資糧的修道工作,我們一定會想,這件事情很難做吧!不要怕!

困難不應退,皆由修力成沒有一件事情例外,都是修行以後才能夠成功的。古時候俞淨意公,原本是世間一個凡夫,四十幾歲前養成許多嚴重惡習,但是經過立志,修道三年,結果能夠靜則一念不起,動則萬善相隨,如果修道因為一點小困難就退道的話,結果是無窮的大苦(地獄的苦,生死輪迴的苦才是大苦)等在後面,反過來克服了困難以後,雖然眼前有一點小難小苦,但是無邊的大利益就等在那兜率淨土的地方

三、布施是智者所稱讚的,實際上真正有智慧才能夠布施,佛陀在經上明白告訴我們,布施的福德,假定有形有相可以看的見、可以衡量的話,盡恆河沙數的世界都容不下,那是無法想像得大,有這麼大的殊勝利益

四、布施之前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正確的知見。我這樣辛勤的為道務忙,為眾生忙,為公務忙,我這樣去忙,才是真正為了我自己過去,只要我多掃了一些地,多做了一點事情,然後看見別人在那兒偷懶,心裡面就是放不下,口上不說,心裡可是嘀咕著。現在可相反了,多做了,反而會覺得多賺了一些資糧,口裡還不停地說,感恩您慈悲給我學習的機會,心裡是越做越歡喜,還會有煩惱嗎?沒有啦!我們不是要度眾生嗎?不是要救自己嗎?甚至說我們要求往生理天,要積功德,有了正知見,做每一件事情隨時都在增長功德,再拿這些功德來迴向,相信我們的品位都不會很低。在生死當中行菩薩道更好,到淨土修一百年,不如人間修一天

五、布施分(a)實捨布施:就是實際上送東西,這是有形有相的做。(b)唯意樂施:單單在我們意念上的布施

布施時應注意:

(1)   布施對象──親家冤家中庸的三者一律平等這三種對象都是我們日後成佛的資糧田。我們恭敬佛是因為佛能使我們究竟離苦得樂,但是真正究竟離苦得樂,必須廣行六度萬行,現在那些接受我們布施的對象,就是能夠成就我們成佛的,為什麼不敬他呢?這正是我們要恭敬的這正是道場團體和合的真正原因。俗話說:一個人擔水吃,兩個人扛水吃,三個人就沒得吃了。」但修道卻恰恰相反,人越多越好,當我有力時要去幫助別人,看見他沒力,心想:這是我的資糧田,他懶惰正好成就我成佛的功德,所以是越做越高興,即使我現在力量不足,心裡也清楚自己到這道場來學的就是這個,就算做得很辛苦,回頭想想,心中也好高興,因為我雖然多做一點點,可是從他身上曉得自己的內心是如何地顛倒,一看見他不做,內心就起嫉妒障礙,現在由他提醒,讓我看到心裡面的慳貪是這麼樣的厲害!這時就不會放不下人家!所以萬一碰到這種情況,心裡放不下的時候,自己去反省,我求道修道是幹什麼的?這麼一想,問題就馬上解決了如果還不能解決趕快到佛堂,好好地多磕幾個頭,真正我們要懺悔的就是這個,這樣一來就算不是做得很好,至少大家沒有什麼爭論

(2)   布施時內心要依止正確的意樂,一定要誠心誠意歡喜的去做,做了以後又無悔。根據業果道理,你越是高興去做,而且保持這個喜樂不斷的話,你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常常很多人一邊布施一邊心裡嘀咕,甚至爭吵,事情照樣做了,結果呢?只是白白的辛苦,甚至還火燒功德林,真是冤枉。如果說你一心一意歡喜送給別人的話,感果的時候,得到的財物也是毫不費力除了歡喜心外,內心更要明明了了我所作所為,最終的目標只要成就無上菩提圓滿佛果

(3)   在布施時,面對不同的境界,需用不同的方法,如果是對我有怨害的人,要用慈心布施,這時不但行布施,而且還可以對治我們的瞋心,不但對治瞋心,而且增長無量慈悲,多好啊!

(4)   平常凡夫總是隨著我慢轉。我能夠有東西送給別人,或者我布施最多,自己心裡面總有一種高高在上的高慢之心,要把高慢之心拿掉,對來求助的人不要輕視他,乃至於毁損他或者給了他卻又呵斥他。譬如對一個年輕人,你說:年輕人好好的,不去做事情。來來來,送給你,你這種人真沒出息。」像這樣由於內心高舉我慢的意樂,造成我們布施的時候不如理,本來是要幫助別人,卻反而使得人家受害,這是布施的一種障礙

(5)   別別施生別別果。布施的時候,以個別個別不同的方式去布施,就會感得個別個別不同的果報。你給他一塊錢,將來從他手上會還回你送他的錢;你拿這樣的心裡,做這樣的行為,將來回報你的也是這樣,乃至對象是什麼等等,都分得清清楚楚,現在一方面身口行施,意樂也是跟菩提心相應

你在因地上怎麼做,果位上就得什麼樣的報。所以你只要注意你現在內心行相,與法相應,不管外面的境界是天翻地覆,好的、少的、詐的、欺的也好,你都不為它所動,如果我們能夠照這樣做,根據經論上的記載,你布施的時候,能夠恭敬求者,將來你的親友也會恭敬你,你增上生的親友也會恭敬求者,將來你的親友也會恭敬你,你增上生的親友也會恭敬你,所以你將來成佛時,任何人一看見佛,就無比的歡喜,無比的恭敬。

如何幫助別人行布施呢?看見有人很慳貪,很少布施,或者沒有布施過,而你自己有很多錢財,也想要布施,那時候你先不要忙著去布施,就到那個小氣吝嗇的人家裡去,讓他很歡喜,安慰他,告訴他說:我現在有一些錢,為了圓滿布施波羅蜜,這有非常殊勝的好處,所以我現在要布施,我巴不得人家來跟我要,但是我又不知道誰需要,所以假定有人要來求財,給你碰到了,你不要讓他空返,你就告訴他到我這地方來,或者幫我把東西送給他,雖然那小氣的人他是不肯送,也不想送,結果也沒有損失,還是行了布施,所以他心裡也歡喜。譬如說:有人來找我,我自己捨不得,把這個人拒絕了,自己又覺得過意不去,現在正好可以帶他去隔壁那個人家,結果討的人也歡喜,拜託我幫他的隔壁人家也歡喜,那我當然也歡喜了嘛所以由你的善行布施,這個慳貪的人也隨喜了他沒有損失卻也得到了歡喜這樣做的話,慢慢的能夠幫助他除掉小氣的種子,他自己不能遮止慳貪的雜染,因為被引這樣引導,他也歡喜了,漸漸地也能夠稍稍地布施一點,這樣修習的話,他能夠由下無貪,慢慢進入中無貪,再由中無貪進入上品的無貪,由此提升了,這個好了不起像這樣為了教育和幫助那些慳貪的人去除慳貪的種子,而做這樣輾轉的布施,雖然你沒有親自施而讓他去幫你施,這樣得到的福德,比單單自己行施所得到的還要多,因為這樣一來,你令一類眾生調伏煩惱,令其他一類眾生圓滿善法,本來貧困苦腦的人,你幫助他解決了他的困擾,還有一類本來慳貪的人,你令他增長了布施的意樂,所以又能攝受有情,又能成熟有情。攝受是教他調伏了煩惱,使他增長善法的欲樂是成就他,這樣多好啊!所以當別人不能布施,你能夠這樣幫助他,那真了不起

如果我們沒有多餘的錢來布施,也可以用我們技術、知識等想辦法布施。可以用我們的體力服務做無畏施,或者多讀經論,代天宣化,宣說正法,也就是法施。因為你法施的關係,使得那些本來不能施的人,不管是窮而不能施,或是有錢吝嗇而不能施,也能施而且很樂意去布施助成他人的布施是隨喜施,這個無非都是由布施上面增長的功德

布施的時候儘量要把好的東西送人,不要自己不要了,或用不到了才送給別人。如果真的是東西太多了,不得不送出的話也要向對方說:對不起,我實在用不完了,請你們幫我吃,把它消化掉,收的人也會感激你,你明明是用不完想送人,跟你捨不得的好東西送人,哪個對呀!我一直到現在為止,還受用不盡這句話

六、以上所說的是應該捨,如何捨,捨的心態,捨的對象等等,現在反過來說不應該捨的部份

(1)   就時間來說,當我們的大悲心量還不夠大,對道理認識還不夠深遠的時候,你就去行超過你能力以外的施捨,結果送完以後,痛得要命,心裡就懊悔起來,一懊悔就怯弱,一怯弱精神就受影響,反而損害了你的精進。如你的體力只能扛五斤,卻要拿十斤重的東西,道場上說「量力而為」就是這個意思,這是第一不能捨

(2)   為了小事不可以捨身我們的身體能行正法,是用來傳道弘道用的,不能為了一點點小事情把身體弄壞了,或送掉了這個對圓滿教法是莫大損失,在這種情況下,不應捨身,因為你這個身體能夠成辦很多利益有情的大事情,所以因為要成辦眾多有情的大利益,不應該為少數人的小利而捨身

(3)   來求的人不合理的狀態中,這樣也不能捨。例如魔來求,或是為魔所使的有情,他被此魔擾亂,失壞了自己的本心,他跑來跟你求的時候,不要給他,因為你給他反而對他有害,有些人太貪了,瘋狂了,心亂了,這種人來求時不要給,在這情況下不施沒有罪,施了以後反而有罪

布施無疑是拿不堅牢的物品,換得了堅固的法財,如果一生能夠這樣的努力,下一生豈不是更好,此生你一直捨,捨到後來養成了捨的習慣,到臨終的時候心裡而是了無掛礙,因為你一生集了很多善法,所以會一直覺得很歡喜,現在雖然最後連你的身體也要送掉了,但是你生前已享受,真是歡喜啊!拿東方的錢財,去買西方的淨土,就是這個道理

整個修行的過程無非三件事──淨除罪障,積聚資糧,增長廣大迴向無盡此時此刻,除了感激天恩師傳外,我隨喜我的法布施功德,更隨喜各位前賢大無畏護法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