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緣起與還滅看生死泰然 陳秀真
我們生活在人間,人間有男女老少,有五慾六塵,有生老病死,有悲歡離合,在缺憾的世界裡,我們如何獲得歡喜自在?如何發揮生命的價值?如何擁有安樂的生活?這是我們今日要學習的主題「生死泰然」。 一般人最關心的是現在,很少人會去想「過去究竟怎麼樣」,至於渺不可知的未來,也同樣很少想到。清朝成豐年間,日本有位著名的首相,名叫陸奧中光,他有一位美麗的女兒,得到不治之症,臨終前,問她爸爸:「爸爸,我知道我就要死了,但是,有一個問題始終不明白,究竟我是從哪兒來的呢?死後我又會到那兒去呢?」我們每個人都有過去,生命絕對不是忽然產生的,那麼我們的生命究竟從何處來?將往何處去?當年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悟道,他悟到什麼呢?就是──因緣。緣起,生命是無始無終的,換句話說生命只是隨著因緣而有變化,隨著我們的業力相隨不斷。我們的生命是不死的,所以生命是我們的本體,做為本體的生命是不增不滅,永恆存在,它是絕對,無限,真常的。但是每個生命所顯露的現象,是有生有滅,變化無常;相對,有限,非常的以生死為「相」。生活是「用」,生命從生到死,其中的食、衣、住、行,言行舉止,身心活動等等,無一不是生命的作用,因此生命是體,生死是相,生活是用,體、相、用三者密不可分。我們既然來到世間生活,就有生命,有生命就有生死。我們所感受到的生、老、病、死的世界,就是生滅的世界。生滅的世界是「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的世界,小河大地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合,人的身體,也是四大假合而成,例如屬固體型硬性的牙齒、筋骨為地大;屬液體流動的腺體、唾液、膿血等水大;體溫熱度屬火大;呼吸屬風大。所以身體上有一點不協調,就百病叢生;若地、水、火、風四大分散,則生命死亡。由於生命是因緣結合的關係,沒有實體可得,所以說,我們的肉體也只是假合的存在而已。 二、 生滅的世界是苦多樂少的世界,是無常的世界。 昨天還活蹦亂跳的朋友,今天或許不幸和我們陰陽兩隔。昨天還是人潮擁擠的百貨公司,今天被夷為平地。明天將會發生什麼大事,你我都不知道,這就是無常的實相。因為這個生滅世界有太多的苦痛,帶給我們莫大的煩惱,動搖我們身心的安住,所以我們必須求得一個不生不滅的還滅世界。 三、 什麼是還滅的世界? 1. 它是如來不動的世界,如來的世界,如法的世界。儒家主張修養不動心, 所謂「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心能在如如不動中安住,就有幸福快樂。一般人得到人家的讚美,就很高興;受到人家的批評,就氣得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快樂與否,全由外人左右。為什麼會受到人擺佈呢?因為沒有生活在真如的世界。 2. 它是悟的世界,智慧光明的世界,解脫自在的世界。「不以得喜,不以失悲」,不為情愛所羈,不為生死所轉,找回本性,恢復自然,認識自己的世界。 3. 它是清淨無染,清涼蓮華藏的世界。衣服髒了要洗,地髒了要擦,人的心裡不清淨了更需要洗,以清涼法水,洗去心靈的污穢,以佛法的「淨」來莊嚴自己,以佛法的「淨」來化導自己。 4. 它是圓融無礙的世界。如日、月、虛空,如自性,如因果的世界,在理、事圓融無礙的法界,即能體認到時空無限無量,宇宙萬有無一無關,一切同體,共生,大小無別。 現實的這個世界多苦、多變、無常有缺憾,但是如果我們的身心能恆常安住於如如不動,明了一切,清淨無染,圓融無礙的境地,相信能夠擁有一個圓滿的人生。 四、 生命的轉遞──輪迴的無限生機和希望 人的一期生命不過數十寒暑,當一期生命結束後,往何處去轉生呢?有人以為人死如燈滅,一了百了,好像油盡燈枯一般,其實燈雖熄了,但電源還在,只要換上一個燈炮,電源一開,燈仍會亮,所以人的生命結束後或上升,或做人,或在其它五趣六道中流轉,總之這個形體消滅了,又有另一個形體復活,換言之,我們不是活在這個時空,就是活在另一個時空,生命是不斷地在不同的時空中轉換,所以死亡只不過是其中的過渡階段,然而因為我們對於人生有著很深的執著,所以相對地死亡也就帶給我們(包括生者和亡者)很深的痛苦,這是生死輪迴的苦。 如果我們暫時撇開對世間的種種愛取與執著,以及對死亡的恐懼感,換一個角度來看待它,則死亡對於人生是有其積極而且正面的意義的。我們的色身有如一部機器(或者說是如一部汽車),經年累月的軀馳奔疲,終有達到其使用年限的時候。死亡只是將破舊的車子換一部新車,褪色的衣裳,重新再換一件嶄新美麗的新衣。在無始以來的生命流轉裡,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己莊嚴的殿堂早日修建完善,把自己華麗的法衣,早日縫製完美,在無盡的輪迴之中,成就菩提慧命。 否定輪迴的存在,等於侷限了自己的生命,因為沒有輪迴,就沒有過去,更沒有未來。沒有未來的人生,生命是何其的短暫無奈,前途是多麼的渺茫無寄,當人生遭遇重大困難時,有人往往會充滿期望地鼓勵自己說:「不要緊,十年後再看我」甚至犯人受刑時,也會拍拍胸脯豪邁地說:「二十年後還是好漢一條。」有了輪迴,人生還有迴轉的餘地;有了輪迴,未竟的心願終有圓滿的一天;有了輪迴,生命才有下一班車可搭乘。 世間的一切現像都離不開輪迴循環的道理,宇宙物理的運轉是輪迴,善惡六道的受生是輪迴,人生生死的變異也是輪迴,春夏秋冬四季的更遞,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流轉是一種時間的輪迴;東西南北方位的轉換,這裡,那裡,他方,此處的不同,是空間的輪迴。 綜合觀之,我們日常生活的種種,何嘗不是輪迴現象的詮釋?例如人體內細胞的新陳代謝,喜怒哀樂的感情變化,這也是輪迴的現象。我們明瞭輪迴,相信人世有輪迴;當我們對輪迴有正確的認識,才能對過去與未來做一番回顧與前瞻。 五、 輪迴的主體究竟是甚麼? 輪迴不是身體去輪迴,而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輪迴的主體,它是生命受生的根本識,接觸種種的境緣,而產生種種的造作行為,這些行為後果的種子,儲存在業識的大倉庫裡,依據善業,惡業的輕重,而決定有情的輪迴的方向,當肉體死亡時,阿賴耶識最後才離去,而受胎轉世阿賴耶識最快投生,它才是輪迴的主體根本。而修道最終極的目的,在於證入無生的境界,所謂無生的境界,就是解脫輪迴,不受後有的境界。不管長生,永生,不死仍然在痛苦的輪迴之中,唯有無生,才能從生命的煎熬痛苦中超拔出來,才是究竟常樂的清淨生命。 六、 如何超越輪迴? 認知輪迴的真相只是方法與過程,如何超越輪迴,才是修道最終的目的與希望。凡夫所以有輪迴的現象,都是由於業力的牽引。業力的善惡輕重不同,果報有種種的差異,經云:「伐樹不盡根,雖伐猶復生。伐愛不盡本,數數復生苦。猶如自造箭,還自傷其身。內箭亦如是,愛箭傷眾生。」渴愛貪慾的箭矢,使我們在六道生死之中載浮載沉,幾番辛苦!如何以精進火焰,燒盡愛慾薪柴;以般若光明,照破黑業無明,持智慧利劍,斬斷輪迴鎖鍊,是我們寄望所在和努力方向。透過八萬四千法門,人人都能所作己辦,不受後有,證悟解脫輪迴無罣無礙的境界。 勘破輪迴,超越輪迴,進而不畏輪迴,住於輪迴之中而不為輪迴所染。譬如凡夫依業力輪迴,二乘急於解脫輪迴,而菩薩以大願力發願再來輪迴轉生;譬如觀世音菩薩的倒駕慈航救渡眾生,在《淨土聖賢錄》中記載許多高僧大德祈求往生淨土,甚至暫住兜率淨土,再來人世幫助眾生的事蹟。西藏達賴喇嘛,班禪喇嘛也是活佛再轉世人間,這些古聖先賢以菩薩的悲心大願,已證湼槃,乘願再來,甘為苦海慈航,好比蓮花生於淤泥而不染,雖然再來娑婆惡世輪迴,但是卻沒有生死的痛苦。他們這種勇於投身輪迴,不為輪迴所苦的悲行,像這樣,「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生死海中做道場,輪迴城裡樂自在,才是真正超越輪迴的聖者。 七、 如何泰然面對生死? 生是因緣和合而生,死是必然,生死是世間最平等,最普遍,也是最必然的事情。古今中外,不論帝王,將相,或是販夫走卒都有生死。生死是平常的事情,就如同睡覺,睡著了就好比是死了,清醒了就好比是再活過來。生死好像是一張紙,是一體兩面的,死了就會生,生了就會死,所以「生也未嘗生,死也未嘗死。」因此現象上的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值得太過計較。 要把生死看成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死亡如同搬家,再換一個年輕,健康的新身體,「喬遷之喜」應該感到高興才對。為什麼一定要讓這個身體用到老舊,不能動,不自由,不自主呢?那會是很痛苦的。 人類身上的細胞不斷地新陳代謝,所以才能維護生命的健康。可見得,人不斷地在蛻變,昨天的我,不是今天的我,今天的我,又不是明天的我,人應該經過千生萬死生命才會成長。 生死有二種,人是分段生死,由於每一世所招感的果報不同,而有形貌,壽命等區別,一期生命結束後,又再起另外一期的輪迴。而菩薩、阿羅漢是「變異生死」,在道德見解悟性上和人是不一樣的,已經沒有身形上的輪迴,只有心念的生生滅滅,是精神上的生死。 苦難的煎熬是生死,思想上的提起、放下是生死,知識上的不斷進步也是生死。生與死本來是一分為二,經論中提到「一心開二門」。「心真如門」就是沒有生死;「心生滅門」則有生生死死的現象。無常生死是真理、是平等的。既然是這樣,我們就應該欣然接受它,能接受就不致痛苦。好比生病的時候,懂得「與病為友」就不會苦惱;能接受生死,就不會恐懼。 放下功名富貴容易,放下生死比較不容易。如何達到生死的解脫自在,而放下生死?過去有位母親,因為兒子死了,讓她整天憂愁苦惱。於是婦人去請教佛陀:「偉大的佛陀您神通廣大,法力無邊,能不能讓我的兒子活過來?」佛陀就對婦人說:「妳要救妳的兒子,有一個辦法。如果妳能找到吉祥草,我就能救妳的兒子。」婦人問:「什麼叫做吉祥草?」佛陀說:「妳到每個人家問,有沒有死過人?如果沒有死過人,他家裡面所長的草就叫吉祥草。」於是這婦人到處去問:「你家裡有死過人嗎?」那個人家沒有死過人啊!最後婦人雖然沒有找到吉祥草,但是她終於覺悟到,「原來家家都有人死啊!」因為了知生生死死是很平常,很自然的事,就不再悲傷了。不要怨嘆自己的過去,即使過去的遭遇是違逆的,也能長養我們,成長我們,給我們助力,給我們經驗,所以,面對生死,應該坦然接受,不要怕它。 八、 對生死要有預備 很多家庭,家裡的長輩忽然歸空了,手忙腳亂,不知道怎麼辦?這就是沒有平常預做準備。天熱要準備寒冷的衣服,有錢還要懂得儲蓄。把生死規劃到我們的人生計劃裡。免得臨時慌亂,有句話說:「閰王要你三更死,不會讓人等到五更天」。生死無常,它是不論年齡,不論健康,不論富貴貧賤,不論智愚的。因此有句勸人的話「莫到老來方學道,孤墳盡是少年人。」死亡是不會等我們的,只有我們把生死規劃好,要做的事情,就趕緊去完成。 九、 臨終關懷與生前契約 病人有病時,需要多一分照顧,多一分慰問,但是也要講究一些藝術,跟病人要多說吉祥的話,喜樂的話;好比人家感冒,你去探望,不能說:「感冒很危險,你要保重啊!我有一個朋友半年前,就是因為感冒而過世的…」如此只會嚇壞人家。 有人臨終,要為她念佛,因為人臨終時,雖然心臟停止了,不過可能神識還沒有離開,這個時候如果能替他助念,有佛的力量,是很有幫助的,能幫助臨終者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幫助他信仰,幫助他發願。 臨終的人本身也要合作,在臨終前一定要將遺囑寫好,付託給一個適當的人,甚至於後事的預備都要交待清楚,甚至於幫他助念唱誦那部經,都要先弄清楚,將求道卡放在身邊,親屬、子女要不斷的提醒自己,要往生那個淨土也要清楚交待家屬,以免本來願往生兜率淨土的,親屬不知情,卻請師父將你送往西方極樂世界,臨終時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要能放下,就好像人走路,後面的一步你不捨棄,怎麼能向前一步呢?所以放下才能泰然自在。 十、 我們如何了生脫死? 了生脫死可以分成五個階段 1. 我對生能滿足,對死亳無畏懼,就是了生脫死。 2. 在生的時候,我有餘力幫助別人,死後就有很多的功德,留給人間,這就是了生脫死。 3. 瀕臨死亡,心不顛倒,意不貪戀,我要乘願再來,這就是了生脫死。 4. 我能夠不隨惡趣,能瑞相現前,身軟如綿,這就是了生脫死。 5. 到了兜率淨土,坐九品蓮台,慢慢修行,往後乘願再來,共赴龍華三會這就是了生脫死。 最後還要靠自己平時多作功德,迴向給自己臨終無障礙,多發願能往生兜率淨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