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傳師賜導           楊碧珍

修道的好處

天道是一個無上的心性法門,教世人尋回自己的良知良能(本性),使世人以天心作主,而放棄貪心的生活來肯定修心煉性,回復本來天性,天道之修持能為一切眾生,種植善根。為己成人,成己即修身,成人即度人,度人須宣揚天道真理,中庸云:「率性之謂道,修身也;修道之謂教,度人也。能以眾生心,作大福田,代天宣化,度人為外功,改過遷善為內功,外功圓滿,內功自成。」人生奔走如醉夢一場,而不自覺,非性不明也,乃物慾蔽之耳,故木本靜也,而所以動之者,風搖之也;水本清也,而所以濁之者,土渾之也;人本有覺也,而所以無覺之者,元神蔽三毒迷失之。

修道能帶給我們終生受用不盡的福祉,修道可以常得吉神擁護!

一、逢凶化吉,遇到災劫時,可用三寶來求上天 老mu.gif (873 bytes)保佑平安,使用三寶是上天口傳心授,上天贈予我們的護身寶,當性命危險時,才用此寶,將真經默念心中,仙佛就會保佑。至心奉法,功德越大,越誠心修持,按照十條大愿修持,不論家庭、事業,智慧都會越來越增長。天道是福慧並行之路,福與慧很快就會滋潤你的生命,所以十條大愿與三寶心法是福慧雙修法門。

二、修道可以改變命運,命運是累世所作所為的結果,可以說已經註定了,而世人常去求神保佑,求相士改運,那是很難有效的,唯有得道、修道,以度人行善,佈施所積下的功德,才能改變命運。

三、得道以後,可以提高品格,品格就是人格,所言所行,人天歡喜,自然衣食豐足,家庭和睦,福碌綿長。也可了悟自性佛,瞭解自己的真正靈魂,因此必須培養佛性,漸漸由俗人變君子而賢人,以達聖人,恢復本來之佛格。

吾人欲修道立德,前聖先哲著書立說,遺留後世,莫非意欲闡明本源真理,引導群生齊登覺路,返還本性之至善,重見堯天舜日,使眾生明道達性命之源。




天緣佛堂          溫詠鳳

園中桃樹,前此花開朵朵迎春風,迄今已是結子櫐櫐密集滿枝椏,傳遞了晚春初夏的訊息。

恭逢 彌勒祖師聖誕,又恰巧是五月二十七開班之日,陳點傳師、辜點傳師聯袂光臨主班,率領眾道親行獻香叩禮道喜。開班的道寄韻律,陳班長邀請林心正壇主教唱「今山古道」後,自加拿大探親歸來的林壇主饋贈一大包金針菇,以饗道親。同時在道化人生:「如何修道、度人?」的課題裡開始即引述一段實例:經營菇類農場數十年的林家胞妹,屢次質疑林壇主何以對「一貫道」如此著迷?俟問明底蘊,原來農場數十雇員之中,道親佔半數以上,抱歉不諳組線的名稱。表現得摃高我慢,不敬業也不樂群。失言失職,慈憫欠奉,毫無智慧可言。也排擠新同事,導致影響業務正常的運作。面對劣評如潮,頓令林壇主大惑不解,何以「一貫道」的修道有如此之不同?自問求道轉瞬二十五載,先前亦經過深思熟慮。況且當時正值外界對「一貫道」以訛傳訛,遭受「官考」風聲鶴唳,觀察足足一年,誠然岳父大人是點傳師,記憶猶新,那年大學畢業之後,第一次進入道場,隸屬「基礎」組的「先天」道院。道場上不乏富貴人家,董事長和夫人,倒茶遞巾,自動自發地行無畏施。課堂裡男、女分班端坐著。講台上,赫然是台大教授當講師,法施之課題是「為什麼要孝敬父母?」聽眾都是大學生、知識份子。細數當年傳道方式雖分上、中、下各階層,卻一視同仁。不管是老闆或員工,服務於任何行業,都盡心盡力把「修道」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今日。道親負面所帶來的衝擊,讓林壇主論述時候,眉宇之間難掩其心中隱憂:「修道」人何其不智落人話柄?沒有辦法遵守「一貫道」戒律,遑論依循公司規則。我道親莫忘佛規中的「謹言慎行」─「言」善「利人」合於「口德」。「行」於「利人」合於「德」。正是為自己「德業」立基。「修道」並非要把「假」的摒棄,工作謀生是「修道」基礎,穩固家庭溫飽。而「修身、齊家」才是延續長久地「修道」。宜持平常心,本份盡了,才能成就「真」的。林壇主經歷此親身體驗,奉勸我們勇於糾正曾有的偏、失。老老實實守愿戒。克盡職責,真修實煉。度化眾生是大家的責任,「修道」若是高人一等,處處樹敵,拒人於千里之外;試問如何讓眾生信服?我們應該效法老祖師之容人雅量,異中求同,迎合眾生。「凡業、聖業」並駕齊驅,才是符合 老祖師本意。此行,巧逢加拿大「明華道院」開壇,就近請教蔡重成點傳師有關上述問題事宜,獲贈「合光同俗」四字釋疑。再者,近期「全真道院」贈閱修道指南的「師尊叮嚀心語」,內容可圈可點。希望同修一冊在手以充實正確理念,永遠保持修道信心,人人迎向安和、樂利!藉此共勉!

接著,辜點傳師賜導「了凡四訓」時段:為人若不能檢討自省,從「心」而求。盲目為身外物,好高鶩遠,又不擇手段的祈求。將「心」裡本有的「仁、義、道德」忘卻。失掉良心、本性,即使用盡心機,也是「內、外」雙失!雲谷禪師再問了凡:「孔叟占算你的終身命運怎樣?」了凡詳細告之。禪師說:「功名、兒子是否應得?」了凡省察良久繼而回應,並逐一分析:「我不該有官銜,我不該有兒子,且看官場中人都有福相,然而我相薄自然福也薄。平生又不行善不積德以成就厚『福』的根基。不刻苦耐勞、欠寬宏大量、無包容之心,任由鋒芒畢露,以上都是無『福』之相,怎麼能博得顯赫官職?論及『子嗣』,俗語:『穢地著萬物,水清常無魚』。本身有潔癖、不仁、不義、沒慈悲之心,不知止語養氣,酗酒又熬夜,以此構成沒有兒子種種原因。我尚有許多弊端,恕未便一一枚舉。」

奉陳點傳師之命,準時結班,以備請壇辦道。欣見幾位新求道人,經過年餘參班觀察,聽道的法雨滋潤。今沾祖師誕辰喜氣,居然心有感應掌握良辰,成為彌勒眷屬。歡容滿面,喜上眉梢!



道法自然                          羅瑞華

老子說「道」為天地之母,萬物之宗。可知大道之無窮威力,然而「道」幽隱不現、深藏不露、不可言說,既然是如此難以言說,我們只能從萬物的世界去探討它。而天地間萬物都在自生自化,繁衍不已,萬物是這般天然而成,自然而為,總是這樣「無始也無終」,如此生生不已、化化不息的天地本色,就是老子所謂的「道法自然」。在「道不可道」的道法不可言說之下,惟獨可言,言可見的就是「自然」這兩個字。而展現在眼前的卻是大道無情長養萬物,所謂的秋霜自殘萬物,以及春雨的滋潤萬物,純是天地之變化,無心自然之為,絲毫不加以制約。宋朝詩人蘇東坡:「柳綠花紅真面目」,就是在告訴我們柳樹的翠綠,紅花的艷麗,都是明歷歷毫不隱藏的顯露於外,一切是那麼的自然而不矯揉造作,這天地之色,以老子的言說,便是「道法自然」的另一顯現。

大道順著萬物之自然生滅,而「道」為萬物之宗,人、天、地、萬物最終皆是取於「道」,所以「道法自然」用言語來表達,即是「大道順乎」天地,任憑萬物之本然。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地有博愛:安靜之德,如果我們播種它,即生五穀百物,若挖掘它就可以得到地下甘泉來養育眾生,所以人效法地,向大地看齊。然而天之德是清靜而高明,三光常照四時順序,所以地又取法於天。然而「道」是虛無妙有的,天、地、人物都是從「道」之所生,也是從「道」之所成。「道」的發展是順乎自然而運化的。我們看這世界,如何能夠萬物營生,生生不息,因為有了天地才有萬物。有此天地、日月、河川山岳、萬物才可以生存。如果萬物離開了天地又怎麼有生存之可能呢?所以物類依賴於天地生滅,自然「取法於天地」了。有了天地之運行,日月明暗、四季的更換、寒暖相繼、草木的盛衰,才有我們世人生存之道、求生之途、謀生之法。我們世人舉目所見則是茫茫的蒼天,而道在天地萬物之中,所以天地之法就是「道」法的顯現,也就是老子所謂的「天法道」。我們來看寒暖有時,月圓有日,潮有潮汐,花有花期是這麼井然有序。所以天地是從容無私,它不分古今始終是源源不斷,滋生出萬物來,所謂「萬物應時而生,順時而去」,從不間斷,一往直前。我們再來看天地之運行是利於萬物,從不加以傷害,如春夏秋冬、四時運轉,風雲雷電則是「應時而生,適時而止」。老子在第二十三章所說:「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這裡所謂「希言」是聽不見之言,即是行不言之教也,又可以解釋為世間罕聞之言,是不牽強、不造作。「應時順理、隨宜得妙」,一切順其自然,所以暴風颳不了一上午,急雨也下不了一整天,誰造成這樣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暴風急雨尚且不能夠維持長久,更何況人呢?所以人若違背自然,背道而馳,必然有所失的。

老子曰:「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意到「道」雖然無聲又無形,其性卻獨立。「道」雖然幽隱不現,天下人卻沒有人左右它。換句話說,「道」之法則,是獨立而自然的,它既不受支配,也容許更改。因此「道法自然」也正是在告誡世人,天地萬物皆在按它自身之情況在生滅變化,它本身各種潛在之力量,世人不可按自己之意,欲去干預、去左右它。譬如農夫種稻是農夫掌握了能讓稻自由生長結果之經驗,讓稻自己生長,所謂「按時播種,適時耕耘」,稻自有它創造生長之道,農夫不過是順其道罷了,自然而然毫不強求。常言「揠苗助長」之故事,有人嫌稻長得太慢,就把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結果苗枯死了,就是說凡事不問事物自身之情況而強求,反而會把事情越弄越糟,就是「不自然」了。

有位禪師名叫道元禪師(著作:正法眼藏),自中國學禪歸國後,與人交談的第一句話:「我已真正領悟到眼睛是橫著長,鼻子是豎著長的真理,所以我空著手回來了……」眾人聽個個捧腹大笑,但是稍後他們都覺得自己的笑聲竟然是那麼空洞而無知。道元禪師十年的訪求明師最後的結論是「眼橫鼻直」的那麼自然安排,沒有任何矯揉造作,順著天然而動,隨著自然而行,道理便在其中了。

總言「自然」二種字意,一、指山川草木,不加入人工修飾的自然。二、自動自發的,不造作、不強求依照真理表現出來的言之自然。老子提出「道法自然」,也正是老子洞悉到天地萬物各按其「道」運行不息,在按自身之法則在生滅變化,因此讓萬物保持它自然之狀態,不加干預,「道法」就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而天下萬物皆有自然之道,不可妄為而強執,因此老子云:「將卻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第二十九章)。蓋凡妄動、妄為不循自然之道,謂之「甚」,不務真誠,過度浪費不節制,稱之「奢」,不安本份言之「泰」,老子告誡聖人要「去甚、去奢、去泰」就是教人不激不過不驕,以此三者來感化民心治理國家天下,也是要我們謹慎所做所為,不過柔,不過剛,不慕浮華、不侈愛欲,「有為不可太過」,也就是所謂「自然之道」,這也是我們立身處世的最好南針。

然而天道之運化,地道之生成,以及人道的立身處世都有常軌,能循其常軌而得其「自然」之妙也。天地之道是如此,而人道亦是如此。饑而知食,渴而知飲,寒而知添衣,以及孩子們都知道敬愛自己的父母,年少者皆知尊敬兄長,此乃我們初生的本性流出自然之道。人若能保持這本來的面目,自然而然,不加矯揉,「去其妄,而存其真」,本著良知良能,各安其份,順其自然,不貪不妄,無處而不自然,必定能無往不利,從自然之中,而悟其大道。進而為善自然,修己自然,導人自然,化世也自然。正說明所謂「順萬物之自然,道便在其中」,也即是「道法自然」之寓意。





天道之殊勝                  陳彥宏

後學出生於修道家庭,從小母親到任何佛堂去上課,後學總是吵著要跟著。來美以後,在高一時,曾於美國先天道院住過一陣子,之後為求學環境的關係,漸漸較沒機會接近佛堂,但是後學還是時時刻刻常用三寶心法,因為後學知道天道是非常的寶貴與殊勝。

天道為何如此殊勝?下列分幾點作說明:

一、天命寶貴

天道大開普度是奉上天 老所發之明命,並非人為。此一天命承傳從 老到師尊、師母、前人、點傳師們,順著天心,順著天命發展道務。直到現在,我們的天道更推展到世界各地,受到世界各國的政府與官員們的肯定。

二、明師寶貴

誌公禪師:「不遇出世明師,枉服大乘法藥」。

自古以來,有許許多多聖賢及大修行者,終生修行學道,道學高深,功高德大,但因為不能得遇明師一指點,傳授無上大法,而無法了脫生死。而今天道降世普傳,我們的 師尊、師母奉天承運,倒裝降世為天命之明師,應運來普度收圓。

三、真傳寶貴

天道弟子要如何修持?那就得靠 師尊、師母所傳授給我們的真傳。 師尊、師母將無數的經典和高深的道理,把它們精簡為三寶心法。

三寶心法涵蓋許多菩薩與仙佛的心法真傳,也承續歷代祖師一脈相傳的道統,更是上天 老所垂降的天命真傳。三寶心法不受文字、語言的限制,不論任何民族,只要能得道,都能夠研究了解,而且也可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實行。

現在正逢末劫之時,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機緣,加以修持,實心懺悔,才能免除地獄之苦,永脫輪迴,早日回到靈性的故鄉。

小故事大啟示         (摘自修道故事小品集 )

有樣學樣

曾經有過這麼一則笑話:老王是個貪吝成性的人,他的父親死了,捨不得買副棺材,只買了張草蓆,把他父親的遺體草草包了起來。

在出葬那天,老王的兒子問道:「爸爸!為什麼不用棺材來埋老祖父呢?」

為了掩飾自己的貪吝,老王回答說:「孩子!這都是為了你啊!爸爸為了將來能多留些財產給你,把老祖父的棺材錢都省下來了!」

等到臨入土之前,老王的兒子突然喊說:「爸爸!等等再埋,先把草蓆留下來!」

「為什麼?」老王問。「把草蓆留下來,等將來您死了好埋您啊!」

這雖是一則笑話,但是卻有很深的意義。在現今的社會裡,有很多富有的人,有錢不會用、不肯用,或是用到不好的地方,如此,雖然有錢,豈不是跟窮人一樣嗎?

而且,世間上所有的錢財都不是我們的,佛經說是五家共有的。錢財,要用了才算是自己的;只會聚斂,做一個守財奴,終不是一個善於處理金錢的人!

活佛師尊慈示

世間有五種不能保障──

第一、錢財珠寶,不能保障,因為──盜賊可偷。
第二、聲望地位,不能保障,因為──仇敵可敗。
第三、眷屬親友,不能保障,因為──此心可變。
第四、病苦老死,不能保障,因為──肉身可壞。
第五、命運劫數,不能保障,因為──業力可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