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點傳師賜導
楊碧 聖賢仙佛人人有份,只在有志無志之別。若能醒悟發心,趕快精進修道辦道,不要看我們只是一個普通人,若能發菩提心,即是未來之仙佛,連鬼神也欽敬。修道不離自身,其功夫有兩種:內功及外功。 修道不外乎內外功之修持,內則渡己,外則渡人。修內功首先正心修身,孟子曰:「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人本性所固有的仁、義、禮、智、信五常之德,不可失,否則禽獸不如。發揮五常之德乃正心修身之首要。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仁乃惻隱之心,孟子曰:「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每一個人皆有仁德之心,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義乃羞惡之心,如小偷因受外界物質引誘,一時蒙蔽了義德之心,才做出了不當之事,然而事後,仍不免有自羞自愧之表現,恥己之不善,此乃良知之自然發露,實為義德之發端也。禮者,對任何人要謙恭遜讓和藹溫良,謙者美德也,做人應當謙讓,切不可愩高自大,驕者必敗,滿招損,謙受益,豈可自滿。以真智慧辨別真是真非,乃人之智慧的發端。例如忠臣孝子,即真智慧之自然流露也。一般社會人自以為多認識幾個字,或者多知道一些事務,就自以為了不起,此乃後天之假聰明。真聰明之人,懂得親近仁德之人。子曰:「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必謹慎,乃仁德培養之重要過程。所以我們遇事要辨別是非,謹言慎行,不盲目順隨潮流,方合乎孔老夫子所說:「君子上達」,如此才是真智慧之流露也。 綜觀以上所言,足證仁義禮智四端,乃人之本性所固有,非得之於後天也。今既知有此四端,即應擴而充之。孟子曰:「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我們如是真修道,豈可不擴充此四端?「信」能統四端,而兼萬善,子曰:「民無信不立。」信乃為人處事之根本,信為道源功德母,修道必要立定信心,發揮仁義禮智信五常之美德,以涵養浩然正氣,二六時中行、住、坐、臥不離道心。 心有三種:道心、人心、血心。道心純善無惡,自然無為,與天同體。人心有善有惡,有時天堂,有時地獄,一會兒孝順父母,一會兒就發脾氣,此乃後天之習氣,萬法惟心造,披毛從此出,作佛也由他。血心純惡無善,是地獄根,定墮畜生道,當一刀兩斷。故修道必先斬十惡,修十善。十惡者,貪、瞋、痴、惡口、兩舌、妄言、綺語、殺、盜、淫是也。心有三毒:貪、瞋、痴。貪者,貪而無厭,酒色財氣,無所不貪,有十想百,有百想千萬。修道人萬不可貪心不足,應安貧樂道、知足常樂才是。瞋者,恚也,看人不順眼,嫉妒別人。修道人切忌瞋恚,否則「一把無明火,能燒萬里功德林」。痴者,愚痴妄想,糊裡糊塗,講不聽,認定自己聰明,愩高自恃,不接受別人意見,這種人很可憐,一定很孤獨,故修道人必斬三毒。 口是無形鋼刀,殺人不見血,是地獄四條根。口有四惡:惡口、兩舌、妄言、綺語。惡口者,開口即說非禮話,罵天罵地,罵大罵小。兩舌者,兩個舌頭,挑撥是非,言人長短。妄言者,妄造黑白,信口亂說,亂造謠言。綺語者,花言巧語,自編不禮貌之言詞來作笑談,敗壞風俗。此四者,皆罪大惡極,切當戒除。我們要效法聖賢仙佛,謹言慎行,品格自然更為高尚。 身有三惡:殺、盜、淫,如有此三惡業,不能上天堂,是地獄之三途。殺者,簡單說即殺生害命,有違背上天好生之德,殺氣充天,遭劫頻頻。修道人當發慈悲心,戒殺放生。盜者,偷盜也,明偷暗盜,想佔便宜之心,即是盜心。淫乃萬惡之首,敗家亡身之主因。以上十惡,切不可犯,當一刀兩斷,如果十惡不除,任憑有多大功德,亦不能抵罪。 外功分為三種:財施、法施、無畏施。有財者施財,印書印訓,助人開荒辦道,設法船,此為財施。開荒闡道,代天宣化,成立佛堂,接引眾生,勸化迷人,渡人成全,是謂法施。無畏施乃有「大無畏的精神」,遇魔考能擔當一切,保護道場,不愧於心,何懼魔考,忠心耿耿,此為大無畏精神。假如財法皆無力者,只好守住道念,能清口茹素,行小無畏施,勤來佛堂,招待道親,行苦勞之功。總之,法施是辦道、代天宣化,搭幫助道,奔波勞碌。財施乃以財暗中助道。無畏施是護道辦道,犧牲一切。若能三施並行,定成大佛仙。
此時三期末劫,辦功在先,修果在後,內外功之修持,必同時進行。內功乃保守天性內德,外功則辦道渡人,濟世救人,將內德推己及人。孟子曰:「仁義忠信,樂善好施,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天爵者,永遠之福,人爵者,一時之虛名。師云:「人爵那有天爵貴,功名焉有道名高。」與各位共勉之。
元宵佳節羅孟軍講師主講《一貫道宗旨》。建議每逢道寄韻律必歌頌此曲以加深認知,綜合心得如後: 「敬天地」──天上地下承載萬物;古代皇帝拜祭天地,祈禱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現代則是落實環保。敬天地就要愛惜萬物,對有情無情眾生的一種恭敬心。地球只有一個,俗語:「覆巢之下無完卵」。如今大自然災害頻傳,地球受重創、冰層急遽融化,氣候變遷過快,該冷不冷、讓熱不熱。災害之主因是氣候異常所造成的,我們必須齊心拯救生命、拯救地球,俾令人、萬物能繼續在地球上居住、生存下去。根據聯合國報告:「肉食是全球暖化的主因。」「吃肉」在嚴重破壞地球。素食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吃全素一年」可減少1.5 噸的溫室氣體排放。即是說:「不吃肉」可以幫助遏止全球暖化。「吃素」的標準就是「敬天地」。而且素食者身體內的鉀離子,據說可抗輻射。為了下一代能擁有健康、美好生活,我們齊聲吶喊口號:「積極環保、珍惜地球。」 「禮神明」──一貫道禮神明包括:求道、謝恩、懺悔、叩慈悲頭、紀念節日和慶典日。《彌勒救苦真經》:「要想成佛勤禮拜、常持聰明智慧心。」 「愛國忠事」──師尊明示:「道規,不聞時事、不問政治、不許暗有作用、不許藉「道」做私人活動。大家要清楚;「道」無背景、無作用、無組織、無不良思想。一貫道對人、事、物皆能盡忠。「道」傳到那個國家皆能愛其國、對社會關懷仍有一貫實踐原則、毫無害處;表明了促進國家、社會之安定。 「敦品崇禮」──禮,天地之序也、人人當依「真理」而行,沒有雜念、慈悲為懷,使自己的視、聽、言、動符合於「禮」、於「道」。 「孝父母」──百行孝為先,父母恩重如山。常言道:有順才是孝,應牢記行「孝」、行「善」、行「道」,不要拖延亦不能等,提醒自己孝父母、愛眾生,時刻省悟。父母在堂,盼望雙親求道、修道、有恆就是孝。父母歸空,超拔父母為大孝。人生在世孝悌為重,社會國家則安定祥和。 「重師尊」──每個人都希望有好的老師、前輩指導自己,「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幫助我們練達人情、洞察世事、在道場中點傳師、引師、保師,具有重聖輕凡的高貴人格,應敬而仰之。 「守信義」──是孔夫子三大志願之一,實現社會風範。心口如「一」,真實發自無妄之良心,行為正當,強調信朋友來推行社會教化。 「和鄉鄰」──遠親不如近鄰,有德之鄰,雙方都是有道德修養的人,才會有持久的真正友誼,和平共處,守望相助,彼此誠實面對成為永久的好芳鄰。 「改惡向善」──《濟公活佛救世真經》:「古今誰無錯、過勿憚改入善科、科程過後苦海逃……」以「善」化「惡」、化「愚」為「賢」,凡有不正當的嗜好、不良之習性、脾氣、毛病的過、錯、罪,一概來改「善」。 「講明五倫八德」──一貫道關懷社會教化,均以儒家思想為核心,有教無類。目標是令內在的天地良心能朗現。 「闡發五教聖人之奧旨」──闡發一貫道之本身思義理、遵守《佛規十五條》,再透過各教的工夫進路,希能達到相同的境界。同時不會產生儒、釋、道、耶、回五教義理的矛盾,依循《濟公活佛救世真經》經文:「佛聖仙真發慈悲……青紅運已隱,陽光普照道德揚,萬邦咸仰運大同。家家佛光照,靈山如來靜觀招……千經萬典有,未聞真經說因由,有緣明師會相求。開泰白陽運……」敬邀誦讀經文來印證一貫道之義理。只要大家誠頌與鑽研,有所裨益,必有感應。 「恪遵四維綱常之古禮」──國之四維:禮、義、廉、恥,把這社會方針和個人修養號召結合起來,相互聯繫令我們增強對社會的認同和責任感。形成中華民族的倫理系統。大家應持守儒家之五常:「仁、義、禮、智、信。」來促進家庭和諧、社會安定。師尊曰:「以道存心,謂之德性;行於倫常,謂之綱常。」 「洗心滌濾、借假修真、恢復本性之自然,啟發良知良能之至善」──《濟公活佛救世真經》:「善至於止離苦淪,二六時守一」。道本一體,理無二致。學習聖賢一切的道德實踐,發自良心本性即是「道心」。重視修養個人的德性、自然大道能照亮我們樸素心靈,固此一切行為要合乎天理、違理即背道而馳。慎之!慎之! 「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先修養身心,讓自性圓融再勸人向善,淨化人心,推己及人,以身作則,喚醒頑徒者之迷。求「道」、修「道」,正面直接勸化,負面間接勸化。弘揚真理。
羅講師萬分感念陳點傳師曾於「全真」大班賜導:「小德流川、大德敦化」緬懷張老前人德澤,一生大放光采,六十年的行道始終如一,為道奉獻。不僅成就基礎道場遍佈全球,更帶動一貫道全體道場,成為世界合法傳道團體。讓一貫道「化人心為善良」,成就「挽社稷為清平」,「冀世界為大同」。欽佩老前人精神感召,以身示道,一心許天。對道場、社會、國家和世界的厥偉貢獻。上行下效大家願追隨老前人生命過程的足跡,自覺的學習其修養,以達到理想的大道境界!最後羅講師以《禮運大同篇》全文與道親共勉,願同修發揮一貫道弟子精神,做個平凡又快樂的修道人。祝愿天下太平!
明辨真假 杜梅瑞
明辨真假是我們修道的第一步驟要明瞭的觀點,還記得剛求道時,講三寶的講師都會告訴我們,人是由真我與假我所組成,真我乃是靈性,假我是肉體,靈性就是本性、天性是由上天老 到底什麼是真樂?後學認為在世時能得到心中的寧靜,生活簡單單純,懂得安頓身心,為人處世要以自己的良知良能做主,不離自性,在二六時中守玄,時時感恩、懺悔、反省自我的行為。在禮佛當中,常常平心靜氣的懺悔,自然而然能得到心情的平靜。不說人是,不說人非,在有生之年,能盡一己之力,多幫助別人,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信心,奉獻自己所能行功立德,在百年之後,名留人間,道成天上。我們每天都會出門,又回到我們後天的家,每次旅行住旅社很高興,很興奮,但是終究也是借我們暫住的,要知道我們靈性從天上來,回去時也要回天上去,那才是我們真正先天的家。 為何要明辨真假呢?明理就是不要執迷外在任何事,六祖:「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心中有所執迷,就會落塵埃,如果無執迷,塵埃即無處落,無塵即無煩惱,常清常靜。若能澈底了解真我與假我之理,才可依法踏實修行而成佛。院長大人的講說《天道真理》:「識透真假定超塵,三教歸一不離心。」離開假相,不執著,才會找到真心,找回真如本性,三教歸一,五教同源,凡事不離自性、本心,自然能發出慈悲心與道心來布施。 順治皇帝出家詩:「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後我是誰,長大成人方知我,合眼朦朧又是誰,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不如不來亦不去,亦無煩惱亦無悲」。莊周:「我本不願生,忽然生在世,我本不願死,忽然死期至。」人生無常,時不我與?要認清人有真假,理有虛實,不辨真假虛實謂之「惑」;惑而不能決斷,謂之「疑」;疑惑二字為人生一大障礙。既然已明白何謂真我?何謂假我?為什麼不藉此身以超此性?古德有云:「萬劫千生得此身,須知先世種來因,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待何生渡此身。」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後學舉個真實的故事:於二○○五年,台灣基礎忠恕舉辦祭拜秋季祭典活動,有兩位從香港來的人,拿著一張港幣二十萬元的支票,當辦事學長詢問她們捐獻者要寫誰?她們竟然不是報自己的姓名,而是第三者蔡暮蘭的名字,乍問之下才知她們是代表別人來行功了愿。其中有一位陳春年說:「這位蔡學長生前有一些遺產變賣後,換成現金,一毛不剩全部都要發心樂捐,此次之行,乃幫忙蔡學長辦理入忠恕寶塔,在登記選位時,兩位學長對蔡暮蘭學長的生辰、求道日、忌日完全一問三不知,這怎麼辦進寶塔,結果後來登記寶塔的辦事員,虔誠叩問濟公活佛恩師,慈悲指示,蔡暮蘭學長是否可以進寶塔奉立牌位,若恩准,請連續給三個聖筊,結果真的連續三個聖茭。蔡暮蘭學長住於香港,因生前只有求道,並未繼續學道、修道,一生都是忙忙碌碌,克勤克儉,累積財富,歸空後,才明瞭人生如浮雲,往生後才知道行功立德的重要,這個人已經不在人世,無親無故,沒有人知道她狀況,如何幫忙呢?經過仙佛的慈悲安排,找到了一位通靈的陳春年學長來幫忙。有一天,陳學長坐在客廳,沒有打盹,確定意識非常清醒,忽然聽到有人在耳朵旁告訴她,有位叫蔡暮蘭的人,請妳幫忙她,將她的財產捐出來做佈施,妳去找一個姓陸的人請她幫忙。陳學長不認識陸太太,香港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最後由一位壇主夫人告訴她,陸太太的電話,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她要找的陸太太。陸太太接了電話,才說出蔡暮蘭已去世五六年了,陸太太說她年紀已大,要如何做?於是兩人約時間商談,千辛萬苦,才把蔡學長遺產處理好。原來暮蘭學長是陸太太哥哥公司的員工,而陸太太是一位清口道親,非常誠心發愿,經由陸太太穿針引線,才能將這些要行功的錢轉到道場。這故事給我們很大啟事,生命有窮盡,慧命無窮盡。 大家要識透真假,必須過人生四大關:1.看破名利。2.識透情愛。3.悟通生死。4.能放得下。有誰能真正做到呢?那就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的前世叫悉達多,他的父王不讓他出家,他問他的父親淨飯王,如果他能找到這四個問題的答案是有的話,他才不去出家。悉達多問淨飯王:世上有沒有人,不受疾病侵擾?有沒有人,不會衰老?有沒有人,不會死亡?有沒有任何東西,不損不滅?他父親回答不出來。最後,他父親也阻擋不了他要出家的心願,因為他已看透了生老病死的真相。什麼富貴功名?妻朋子伴?吃喝現樂?都不足為樂。所有的青青美貌總有一天會變老,親愛的人終會生離死別,什麼錦衣美食,笙歌奏樂,對一切眼前美好的事物起了厭倦,最後決心出家以尋求解脫一切束縛,最後成為一代佛陀。 人類是怎樣迷失的?由於貪求的心無止盡,人類成為物奴,貪圖享受,永不知足,勞勞役役的為物質勞心,一旦有了物慾,會產生無明,而三毒貪、嗔、痴隨之而來而造業,迷失自我墜入六道輪迴。反之明理認清真假就不執著,不執著即無煩惱,能常清常靜,借假修真達本還原。現在為什麼道劫並降?那是因為眾生不辨真假,不明道理,不分真假之我的原故,若能立志求真樂,再加上明道理而知修行,更進一步的來借假修真,發揮真我,自可達到求道化劫之目的,當有劫難時,唯以真道化之。院長大人講說《天道真理》接著說:「借相明理勿執迷,末世真修化劫難」。 張老前人在世時,常常叮嚀我們凡事要以自己的良心做主,千萬不要為了賺一些錢,而做一些違背良心的事。有個真實的故事是發生在去年二○○九年,有一個台灣的養豬戶,叫駱鴻賢,林口鄉人三十一歲,最多時養了一百六十多頭豬,他們家從事養豬已二十年了,但他不敢吃豬肉。每次豬商來抓豬,會用一個布袋套子,先套住豬的頭,然後拉著豬的尾巴,死拖活拖的把牠們拖走。可是有頭豬,讓他很震撼,他說:「我在拉牠的時候,牠不反抗,自己走,也不叫,用眼睛一直看著我,好像在問我,我要去那裡?一年的感情就這麼容易割捨?」那時我心裡很難過,旁邊豬欄的叫聲很淒厲,很淒涼。駱鴻賢,在半夜三點半睡不著,他開車開得很快,往屠宰場想找回那隻豬,他打算用兩倍的價錢把牠買回,可是已太晚了,那隻豬已成了豬蹄,剩下的都不見了。當他天良發現時,他放棄了養豬的行業,自己全部吃素,把他剩下的豬當寵物,而且那些豬也都吃素,有好幾次豬商說:「我幫你把牠抓走?」他說:「不要!」反問豬商:「我把你的孩子抓走怎樣?這些豬都是我的孩子。」他知道動物也是很有靈性的,從今以後他不會再從牠們身上拿一毛錢回來,他只要牠們快樂,牠們是他的孩子。 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明辨真假,修道不離自性本心,斷疑生信法地天,依循正法勿盲修,立愿了愿返天庭。
燒香禮中插香方式的意義 在家庭佛堂,每日早、午、晚燒香,插十二炷香(明明上帝五炷,諸天神聖三炷,灶君一灶,師尊師母三炷),初一、十五及仙佛紀念日插大把香,遇四季大典、老祖師紀念日及辦道則插檀香。 在公共佛堂,除了插檀香時外,其餘皆應插大把香(三十炷)。 插香時必要居中,且要豎直,回應我們之內心,亦要時時守中。 每炷香與每炷香間之距離,以一寸為宜,代表我們於二六時中,念念不離方寸寶田。 默念愿懺文的意義 一貫弟子於每天早、午、晚燒香時,要默念愿懺文: (乾)餘蘊(坤)信士(報自己姓名)虔心跪在明明上帝蓮下,幸受真傳。 彌勒祖師妙法無邊,護庇眾生,懺悔佛前,改過自新,同註天盤。 凡係佛堂顛倒錯亂,望祈祖師赦罪容寬。 南無阿彌十佛天元。 愿是原心,也就是我們的本性、佛性、良心;懺是懺悔。六祖云:「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悔者,悔其後過,從今以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文者,是用來彰顯事理的文字。「愿懺文」。就是為回復本性原有的光明清淨,透過懺悔的條文,以便隨時提醒自己,每日不忘懺其前愆,悔其後過。 「餘蘊」是指人受到五蘊(色受想行識)之蒙蔽,靈性落入六道輪迴之中,而失去原有的光明;但在生死輪迴中,雖造了不少罪業,也積了相當的福德,兩者相比之下,因積有多餘的福德,故今得以求道,故修道的男眾(乾道),向上天仙佛自稱餘蘊。 「信士」又稱信女,指修道的女眾(坤道),向上天仙佛自稱信士。
餘蘊或信士以虔誠的心跪在明明上帝蓮下,很幸運地得到道統、天命和心法真傳。 (2)天命真傳:即諸佛願力的加被。因上天之明命均由有大德者承繼,代天宣化,普渡有緣種子,今天大道普傳,也就是彌勒祖師、師尊師母承受上天之明命所辦,若無上天之明命,誰也不敢辦,故稱天命真傳。 (3)心法真傳: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即啟發人人本自具有之自性佛。得道時所傳之三寶心法,即是啟動我們內在的自性佛、本心、良知良能,這是諸佛菩薩所以成就之所布,也就是得此心法真傳。 彌勒祖師奧妙的心法是廣大無邊、靈驗無比、沒有任何阻礙與界限的,祂保護芸芸眾生,並以其鴻慈大愿庇蔭眾生。我們在佛前對自己過去所作的罪惡過錯,很誠心地自我懺悔,真心改過,日新又新,以恢復自性本來之靈明,共同協助彌勒祖師所掌之天盤,普渡三曹,掌握此一大好良機,勤加修持,以期在天盤上註冊,共證龍華會。 不論是在有形佛堂或內在無形佛堂,如有違背常道,心念散亂放逸,向外攀緣,不依理而行的話,期望彌勒祖師以寬容的心,赦免弟子所犯之過,使弟子能改過自新再精進,將功贖罪,以達到自性佛堂的清淨。 禮敬、稽首、歸依無量光明、無量智慧的第十佛彌勒佛。(十佛指治世七佛:赤愛佛、生育佛、甲三春、西長庚、空谷神、龍野氏、繼天佛,及收圓三佛:燃燈古佛、釋迦牟尼佛、彌勒佛;彌勒佛屬第十佛。天元指天地形成,萬事萬物之源頭,也是天地的一個元會。「十佛天元」是彌勒佛的聖號之一。) 師尊於《暫訂佛規》云:「愿懺文乃早、午、晚三次燒香主要功課,而其中最重要的部份,正是愿懺文的實質,不使之流於形式,實乃今日修辦者當務之急。」師尊訓文又云:「虔心跪在明明上帝蓮下,是否至誠領悟真傳妙諦?時時的內心懺悔才最重要,聞過則喜。在自性佛堂是否顛倒迷亂?再反省自己存心養性,心平何勞持戒?性定何用參禪?並非外表的懺悔。修道通權達變,互勉互勵,道並行而不相悖。」
彌勒佛孝道慈訓 堂上有佛二尊 懊惱世人不識 不是金彩裝成 亦非栴檀雕成 即今現在父母 就是釋迦彌陀 若能誠敬事怹 何須別求功德 不因父母所生 且道你身何得 何必靈山燒甚香 只須堂上敬爹娘 晨昏菽水隨時奉 足保兒孫世代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