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點傳師賜導
楊碧
修行是人生最重要的課程,然而修行必須去雲拂塵,雲去則本覺之月現,塵拂則真如之鏡明,進一步能行功立德,證得九品蓮台。如此本性清明,那來煩惱?永居無極,何來憂愁?這一種無煩惱無憂愁,逍遙自在的境界,才是我們最高的理想、最幸福的地方。可是這不是開口說一說就可以達到的,唯有修行成道之人才能及之。仙佛感嘆的說:「得道如牛毛,成道如牛角。」意思就是說:在現在天道普渡之際,求得真道者有如牛毛之多,可是這當中能真修成道者,卻猶如牛角之稀少,這實在太可惜了。何以會如此呢?修道之途是多難而崎嶇的,修道士若是不能認識真理,克制不了自己的情慾,為了享樂而咨情縱慾,或是稍遇阻礙而畏難停頓,吃不了這些苦,半途而廢就前功盡棄了,所以唯有不畏困難走完全程,方能達到目的地,成就佛道而為人上人。 「樂為苦之本,福為禍之基」。世人皆有相同的傾向,喜歡快樂,愛好幸福,討厭痛苦,憎惡災禍,所以日夜奔波以求樂,用心計較以享福。但是自古至今,何人求得了真快樂?何人享受到了真幸福?何以故?因為「樂可樂非常樂」,而且「觀受是苦」,也就是說,世間上可以觀看或感受得到的一切,都不是常而不變的永恆之樂。因為世人所追求享受的皆是眼前短暫的快樂和幸福,在這些快樂之中埋藏著痛苦的毒素,在這些幸福之中埋藏著災禍的根源,所以樂盡而苦來,福消而禍至,因而枉費了一生辛苦的奔波。因為,人世間一切富貴名利有如過眼雲煙,皆屬虛妄,無論富貴,都仍在輪迴的苦海中,無法超脫。唯有修道、行道才能脫離這個苦海,但是在修行的過程中,難免會遭受種種的磨練,能夠忍受這些苦,方能成就真正的人上人。 事實上,「樂由苦中出,福從禍中生」。孟子曰:「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古往今來,一些偉人或是較有成就的人,他們大都是由困苦的環境中奮鬥出來的。孟子在此舉出六個偉人做例子,舜年幼之時,母親就逝世了,父親愚頑,繼母和庶弟時常設計想害死舜,但是舜侍父母至孝,對庶弟至悌,待人謙恭和藹,其德行感動天地,被當時的皇帝堯察知,得禪讓而繼位,成為一位賢明的皇帝。商朝傅說,是一位築牆工人,潔身自愛,修身立德,殷高宗得知其賢能而任之為相。商朝賢人膠鬲,是一位販賣魚鹽的小販,待人真誠,周文王於市場得之。管仲被囚禁,鮑叔牙舉之,而相齊桓公,霸諸侯。孫叔敖幼時楚國內亂,父親被殺而逃難於淮水出口之海邊,因為他從小有一顆仁慈的心,後來做了楚國的宰相。百里奚隱於市,秦穆公舉之於市。由以上例子,我們可以瞭解,要成就非凡的偉業,必定要在困苦的環境中磨練奮鬥,苦盡甘來,禍消才能福至。 人人皆有無窮的潛能,此能力如果發揮出來,足以完成上天所交付的大任。但是如果沒有經過磨練,此能力就沒有辦法顯露出來。所以上天要降大任給一個人,必須先磨練他的心志,勞動他的筋骨,困餓他的體膚,使他的身家窮乏,所作所為都不能如意順達,如此刺激他的心志,堅忍他的性情,消去他的氣慾,如此妙明本性才能顯露,上天才能增加他所不能的能力,如此一來,才能完成天職。 世人一生皆在追求快樂和幸福,但是所得到的卻都是一些短暫的快樂與幸福。殊不知福報有限,而人心之慾望無窮,人對於福與樂的享受永不知足,故只知一味的去追求享受,不但福盡之時必遭苦楚與災禍,肉身遭到痛苦,更甚的是使靈性更加污穢而墮落,輪迴不已,其苦更甚。古往聖佛就是觀透世間一切如此的虛幻無常,故與其飽經滄桑的去追求虛無的富貴名利,不如修道行道,只要不畏艱難,奮發向上,必能苦盡甘來,禍消而福至,吃得苦中苦,如此,於龍華會上必列仙班,逍遙自在,成就真正的人上人。詩云:「真道真考魔,識透希仙佛;受盡苦中苦,成道樂如何。」
歡迎李錢男壇主一家訪道,並且與其令媛先後和大家結緣。李育萱學長用一段故事如此說:一座山頂的寺廟,其一磚一瓦,皆是老和尚和徒兒們由山坡下搬運上山拆建成的。某日貴賓造訪,住持即命小沙彌到工地去,喚大師兄來款待客人,不久,這位師兄三步併著兩步,急忙進入大堂;只見他衣衫沾滿泥巴,汗流夾背……此時,住持遂向來客介紹:「我們全寺廟的人,亦只有他最會做表面工夫了!」當下大師兄慌忙低首稱「是」。至此,大家不妨仔細想想,本來工作已很辛勞,卻招來了批評,會感覺有委屈嗎?其實,這故事正是考驗我們的智慧。試問:為誰辛苦為誰忙?結論:看成「己」大「人」小的是:「凡夫」,唯我獨尊;然而,把「他人」看成很大,自己卻很渺小乃「聖賢」之士。為「公」為「私」,已一目瞭然。固此,修道是修心念,應該以天下為公,練習行菩薩道,勤學聖、佛行誼。
接著,徐仕林講師主講「修道的體驗」。首先,我們要感謝老前人建立這道場,給予大家來學習如何做好事、行好心、講好話;如何實踐「內聖外王」的功夫。「內聖」在於克己,心境提昇,放下我執,發揮「仁、義、禮、智、信」五常之德,此乃人道綱領。「仁」者,人之心德、良心也。「義」者,作事正當、合宜。「禮」者,人事之儀態、行為的法則。「智」者,對事理能明辨是、非、善、惡、真、偽。「信」者,真誠實在。你、我要為「聖」為「賢」全得賴於這「五常」之道。「外王」在於救世犧牲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則是兼愛精神也。萬分感恩老 最後李壇主報告心得:二十歲求道,二十二歲入伍開始茹素即吃齋,本身台灣蘆州人,當年尚有同鄉共三人修道,一路這麼多年走過來。一貫道道場是以「道」為家的場所,重的是「道情」,遇上道親許多沒回來,大家不約而同積極聯繫,動用全體力量去關懷對方。正是:「摯誠感動天,誠心感動佛」。道場也是以佛規禮節為行持的莊嚴場所,講的是規矩;初一和十五日到佛堂來叩首禮佛,學習研究做人的道理,正如剛才說的「內聖、外王」到我們絕非來湊熱鬧,要明白每個人都有「自性」想讓它光明,就要努力修道。迄今蘆州已經設立了三十多家佛堂,道親們非常之勤奮向道。本人是三代同修之修道家庭,育有三女二男,四名孫兒。即使幼孫只四歲,自動要求遞毛巾淨手參駕,當名辦事員來服務道場。李壇主侃侃而談,欣然把四十多年來其修道渡人成全經驗慨括傳授,但願眾生登上法航,建設大同的理想,人間快樂又安祥,邁向圓滿的道場。
走筆至此,今日恰是溫點傳師歸空五周年,內心緬懷著他生前堅毅向道的精神;每逢初一、十五回來參班,彷彿他就在你、我之身旁鼓舞著的一分親切溫馨感,他永遠是活在我們的心裡……。
張老前人培成大德成道周年
首先以道寄韻律的優美歌聲拉開了序幕:「我們的班歌」、「光明」、「永遠懷念您」;曲曲音符皆扣動心弦,教人深深感懷老前人的英明、睿智,大德敦化,澤被人間!他老人家真可說是一位「功留人間,道成天上」的完美模範,後學們永遠都深受其德澤加被祐護,誠然聖哲已遠離了我們,但是大德者的一切言行、著作、座右銘……將是永恆地薰陶著這群小後學們,誠如宋儒張載所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天平。」大家應化悲憤為力量,奮起、再奮起的努力修辦,讓歷史的心燈傳承下去,天下「道」苗茁壯起來,仰祈有緣的眾生都能登上法船,沐浴在大道光輝裡,讓老前人之大愛遺留人間發光、發亮,彌勒淨土早日實現。 接著是「恩澤領受,沐浴慈懷」由黃東山壇主分享其心聲開始以「冠蓋滿天下,斯人獨憔悴」為開場白:「今日乃老前人成道周年紀念大會,全球基礎之點傳師以及前人輩們齊集忠恕道場,隆重舉行追慕備受世人敬仰的一代楷模! 回顧領航舵手,傳道越一甲子,畢生佈「德」施「惠」,踐「義」屨「仁」。當年中國大陸內憂外患,局勢紛亂,老前人毅然捨業開荒,穩駕法船抗勁風,一貫正宗立不朽,從不違背「道」之傳承,把「道」從大陸傳到台灣,再由寶島傳往海外,終於開拓了康莊光明之路。今已傳遍萬國九洲,相信不久之將來,老水還潮,「道」定必再傳返內地,所有見證,將指日可待!儘管「道」之運作其過程坎坷艱巨萬分,惟是老前人不懼辛勞的運籌幃幄,廣結「善」緣,化「惡」見,整頹風,確切是一位「義」、「智」、「仁」、「勇」兼備的嚴師。猶憶十五年前老前人就肅立這講台上,在此諄諄垂訓:「道」!大家要不要修?走光明大道抑或黑暗小巷,任憑大家來定奪!老人家嚴詞諫諭,藉以喚醒迷途之羔羊啊!寧不動容乎?再之,昂首仰望堂前橫額:「理無二致」必聯想那和靄叮嚀:學「道」修練,不外誠心向「道」,真心改過,「道」不向不成,時刻不忘本體,一言一動不離寸衷,惺惺不昩,念念皆「仁」。所謂:事業有專攻,攻於傳「道」,我們幸蒙恩澤,領受學習到一貫道之精髓,飲水思源,感念老前人是一位大公無私之最高領導,承襲於師尊,秉受彌勒慈氏三昩,觀音悲心,大家若能應用、體會這些精湛道理,人生篤定圓滿。好鋼鐵經過錘打,必發出強大的火花。 上世紀之九十年代,欣獲楊老點傳師引見老前人,一見如故,他緊牽著後學的手,內心彷彿有一股暖流油然生起,雀躍不已。尚牢記其講道之第一堂課場地設於敝鞋公司(鬧市中心),為重視起見,閉門謝客以靜心聆受教益。老前人畫上陰陽太極圖,復而慈語嘉示:「修道悟真,無它玄妙,妙在先天一竅,陰陽都含裡許,謹防心機動兆,仙佛根柢在此,真心實煉,方能有靠,一切有作有為,此理何曾見到。」當下乃傳心法,我們是何其之慶幸,有此等福氣沐浴慈懷啊!老前人誠則輩分很高,然而美國訪道期間,為了成全道親,其高昂向「道」之精神已表露無遺。尤其面對鈍根劣智的一群眾生們,總是不厭其煩之陳述、分析例類似「貪、瞋、痴」課題上,特別添了一個大大的「毒」字之貽害鉅深以醒悟迷昩。老前人淡泊名聞利養,飲食起居更是簡單樸實,深信當年曾參予飯局之同修們,諒必頗有印象,每逢圍桌用餐,不需要特別設座,抑且老人家吃飯迅速,只有一霎眼工夫即放下碗筷,隨之去關懷每一位小道親們,勤快地去幫忙添飯佈菜,又頻頻垂詢近況的閒話家常,其誠懇、親切彷如一家人之永遠處於溫馨氛圍中!憶以往種種、切切、點滴在心頭…… 老前人已列修道標竿,俾予大家篤志效法,追隨。正值端午佳節,套用屈原「乘騏驥來,吾導乎!」藉此欽佩老前人之比喻,龍首馬蹄,佈「道」快捷以福蔭天下蒼生,重要在於大家好好去把握其修辦道之大無畏精神是也!「唯思良訓弗能聞,欲見嚴容何處覓」徒嘆奈何?不禁黯然神傷…… 獻午香禮,馨香禱祝,老前人成道理天,誠摯叩首,以表追慕。午餐時段,感謝大會成員們之精心安排、策劃,轉載台灣有關紀念現場盛況網路,投影講台,透過大螢幕上給予欣賞台灣、美國同步緬懷亦聊表慰藉,俾令繫念老前人之深情於萬一矣!
一場紀念的豐盛精神饗宴,完美畫上記號,惟是縈繞腦際仍是慇切之追憶,而勵志道歌猶在空中迴蕩,歷久不散……。
我們常說或常聽說人生是苦海,也就是說人生是很痛苦的。為什麼說人生是苦海呢?不苦為什麼這麼多的人苦到極點,都以自殺來尋求解脫呢?著名的女電影明星瑪麗蓮夢露,演技精湛,美艷絕倫,迷倒眾生,在她演藝事業如日中天時,服了大量安眠藥,了斷自己。不久前在大陸上,富士康的員工一而再再而三,接連不斷的跳樓,自殺事件轟動一時,震驚中外,人生不痛苦嗎?舊金山金門大橋,估計有1300多跳海輕生的遊魂,漂泊在橋下,人生不痛苦嗎?若不痛苦為何輕生如此?
|